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01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6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維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办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北齐文宣帝一举裁减一半以上的郡县,开精简之先河。隋初,“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隋文帝接受大臣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将行之三百年的州一郡一县三级制改为州一县二级制。隋文帝还“悉废汉以来州郡辟署佐僚之制”罢废州县乡官,“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据岑仲勉《隋唐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这一势力范围而进行的一场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是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与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同时也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日俄战争的结果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日本战胜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沙俄,日俄战争后日、美、俄、英、法、德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远东与世界的争夺更趋激烈,这对远东与世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摘编自《略论日俄战争对远东与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对中国及远东局势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元济(1867—1959),光绪十八年进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等职,支持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张遭“革职永不叙用”,后经李鸿章介绍,入南洋公学(近代著名官办高等学堂,今上海交大前身)任译书院主事兼总校,开始编译出版教材和参考书籍,实现了人生第一次跨越。在这期间,张元济主持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书籍是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2年张辞去南洋公学职务,到商务印书馆筹建编译所。至此,张元济实现了人生第二次大跨越。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颁行,教育改革思潮再次兴起,编写得体、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教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把握住了历史机遇,1903年推出中国第一套现代教科书——“最新教科书”,1912年又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为变革中的国家确立了全新的文化标准。
——据张人凤《戊戌到辛亥期间的张元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元济两次人生抉择中的身份转换。概括他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2)以张元济为例,说明社会环境对历史人物人生抉择的影响。

2.单选题(共9题)

5.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
A.注重调解商业纠纷
B.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C.保留习惯法的痕迹
D.道德意识融入法律
6.
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国民议会以詹姆士二世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女王,后者为国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A.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生物矛盾
B.使英王出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7.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
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
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
8.
1811年,英国诺丁汉郡的袜商不顾行业规矩,生产一种劣质长筒袜,压低袜子价格,严重冲击了织袜工人的正常收入。一些织工秘密组织起来,以“卢德将军”的名义捣毁商人的织袜机。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机器生产日益普遍化
B.通过法律缓和矛盾
C.工业化加剧社会矛盾
D.工人阶级生存艰难
9.
分析下表中各思想家的主张,下列结论最准确的是
国籍
人物
观点
古代希腊
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古代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荀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A.古代中国强调鬼神忽视人性
B.古代希腊思想理论注重道德
C.中西方思想在某些方面相通
D.中西方思想发展上趋于相似
10.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11.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12.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13.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
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父亲著史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