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651年 | 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
1824年 | 《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
1825年 |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
1842年 | 《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
1849年 | 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
拿破仑三世时期 | 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
1860年 | 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材料 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与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
——摘编自张金一《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学熙(1866—1947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在北洋官方的支持下,1903年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实业回国后创办北洋工艺总局。总局下设考工厂、工艺学堂等实体,又创设劝业铁工厂和国货售品所等官营工商企业,初步奠定了北洋官营实业体系。庚子战乱后,开平煤矿被英国商人霸占,周学熙向袁世凯提出“以滦制开”的策略获得支持。1907年成立滦州煤矿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在京津市场的销量不断上升。同时,周学熙与英方就两矿合并事宜多次谈判交涉,英商一度同意以“赎款”270万英镑为条件将开平交还中方。但最终在1911年11月,开平、滦州达成的《合办条件协议十款》中规定,股权平分,利润由开平得六成,滦州得四成,管理权由英方把持。周学熙感慨:“成立滦州,实为收开,然成合局,终违吾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周学熙感慨的“成立滦州,实为收开,然成合局,终违吾愿”的看法。
材料 周学熙(1866—1947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在北洋官方的支持下,1903年周学熙赴日本考察实业回国后创办北洋工艺总局。总局下设考工厂、工艺学堂等实体,又创设劝业铁工厂和国货售品所等官营工商企业,初步奠定了北洋官营实业体系。庚子战乱后,开平煤矿被英国商人霸占,周学熙向袁世凯提出“以滦制开”的策略获得支持。1907年成立滦州煤矿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后在京津市场的销量不断上升。同时,周学熙与英方就两矿合并事宜多次谈判交涉,英商一度同意以“赎款”270万英镑为条件将开平交还中方。但最终在1911年11月,开平、滦州达成的《合办条件协议十款》中规定,股权平分,利润由开平得六成,滦州得四成,管理权由英方把持。周学熙感慨:“成立滦州,实为收开,然成合局,终违吾愿。”
——摘编自朱英著《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周学熙能“初步奠定了北洋官营实业体系”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周学熙感慨的“成立滦州,实为收开,然成合局,终违吾愿”的看法。
4.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结构形态往往体现出社会的面貌。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15世纪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显著增长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公共建筑、广场和在整体上被安排的相当和谐的大教堂。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部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展成为成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60多位建筑家提交了设计方案并汇集成册——《为荣耀的路易十五而建立的不朽之作》(1765年出版),1792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
——摘编自(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功能。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15世纪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显著增长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公共建筑、广场和在整体上被安排的相当和谐的大教堂。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部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展成为成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60多位建筑家提交了设计方案并汇集成册——《为荣耀的路易十五而建立的不朽之作》(1765年出版),1792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
——摘编自(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功能。
3.单选题- (共15题)
5.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威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
A.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
C.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 D.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
6.
德国学者托马斯·曼对德意志1871年新确立的政治制度评价到:“我深信德国人永不会喜欢政治民主浅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政治,更深层原因在于广受诟病的专制国家,对德国人来说现在是将来也是最适宜和最合意的一种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他们最为敬服的国家形式。”材料表明作者认为
A.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 对德国新制度所具有的专制色彩不满
C. 对德意志当时的分裂状态表示愤怒
D. 新制度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A.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 对德国新制度所具有的专制色彩不满
C. 对德意志当时的分裂状态表示愤怒
D. 新制度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7.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据此可知英国
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 |
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 |
C.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 |
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
8.
有人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
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
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
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
9.
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 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A.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 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10.
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
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
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
11.
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四个地区的常年粮价,对表中所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地区 | 价格 | 地区 | 价格 |
江苏 | 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 | 山西(部分地区) | 米每石1.5-2两白银 |
湖广 | 米每石1.4-2两白银 | 山东(兖州、泰安) | 米每石1.4-1.8两白银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12.
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危机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
B.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 |
C.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土地贵族 |
D.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13.
据统计,18世纪末在英国900家棉纺厂中,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
C.工业化促使分工越来越细致 |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
14.
下图是创作于1854年的版画《英格兰的“白人奴隶”》,反映了纺织厂里发生的现象。据此可以判断


A.奴隶贸易对欧洲影响较深远 |
B.工业革命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
C.英国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 |
D.此画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
15.
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厘金制度的推行
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 |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
C.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的市场 |
D.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 |
16.
“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番言论反映的文学流派
A.热情地讴歌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
B.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发展 |
C.以独特的个性化视野描绘感觉 |
D.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典型人物 |
17.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A.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D.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领袖人物 |
18.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
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芽的母体 |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