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98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上图中的国旗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材料 唐代道制改革起于睿宗、玄宗之际,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改十五道,置按察、采访使,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一县两级制向道一州、府一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唐前期沿用十道巡察旧制,朝廷除临时遣使视察以外,缺乏更有效的间接调控管理手段。中央行政管理处于直接面对350余州府的局面,管理幅度太大,行政效率不高。玄宗集团的改革就是从整顿这种现状入手,唐代的道制改革及发展实践,不仅继秦郡、汉州之后开辟了一个唐道的时代,也为后来宋路、元明清行省和近代省地县制的发展做了阶段准备。唐道的发展甚至对东邻日本、朝鲜的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时期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玄宗时期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3.
   材料  1943年3月,罗斯福总统致函美国对外善后救济署署长菜曼,美国政府将全力支持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同盟国参战国家)善后救济工作。莱曼也深刻意识到:胜利本身不会创造持久和平。美国曾经帮助欧洲盟国打赢1914~1918年战争,却拒绝以慷慨的馈赠帮助欧洲稳定经济,结果导致经济大萧条和军国主义势力崛起,最终引起全球战争。为避免重蹈覆辙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必须在直接的馈赠救济和销售或交换救济之间保持谨慎的平衡。为实现这个目标,总统已经确定,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任务不仅要从事直接救济,而且要帮助战争受害国人民尽快恢复本国必需品的生产和服务。为执行上述使命,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应运而生。短短两年间,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将价值39.68亿美元的2410万长吨(即“度、量”单位简称)稀缺资源无偿地馈赠给中国、波兰、南斯拉夫、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人民,在世界史上留下闪光的记录。

——摘编自王德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诞生及其使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晚期美国支持对外善后救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成立产生的历史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1875年“马嘉理”事件和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处理和规定当中,郭嵩焘因时事需要出使英国,成为晚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先人一步,根据自身的认识,用“本末观”实现了对“体用观”的超越。他说“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郭嵩焘上奏《新加坡设立领事片》以“保护商民,与国政相经纬”,从而做到“官商之意常亲”,于是就有了中国在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新加坡领事馆。郭嵩焘对“夷夏观”进行了理性的批判和认识,主张应该主动与世界各国平等交往。郭嵩焘在得知英国将向喀什噶尔派驻大臣以保全阿古柏政权时,对英国政府提出了严肃抗议,并要求英国政府撤回使臣。在郭嵩焘使英前后,时人尤其是洋务派对西洋文明的认识,还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而郭嵩焘则不然,他着重去把握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精神实质。

——摘编自刘平《郭嵩焘出使英国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6年郭嵩焘成为晚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郭嵩焘的历史功绩。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枃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受控制人口迁移的城市化道路和忽略市场经济自发调节作用的影响,城市居民没有选择住宅的自由,政府的行政指令成为居住空间分布的源动力,城市居民以单位为中心的居住空间,主要不是由于经济地位或收入差距所导致的空间阶级分化尽管在单位居住空间内部还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级别”痕迹,但在整个城市的空间尺度上,只能形成众多“单位制”居住组团相互组合而成的混合居住模式。
在二战期间,美国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城市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大力促进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买房者提供各种住房贷款与税费减免。20世纪40-60年代美国城市产生的中产阶级大規模人口“郊区化”运动。美国社会心理的怀旧“归乡”心结及住房政策客观上加速了郊区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原有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

——摘编自唐燕、賀静大混住、小聚居:《城市居住空间结枃设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与二战后的美国在城市居住空间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单选题(共9题)

6.
1948年11月,***明确表示:“不承认国民党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使我外交立于主动,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毫无区别”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B.“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C.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D.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展开
7.
下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据此可知,甲午战争后
A.团会对教会攻击是教案主要冲突形态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松弛
C.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西方宗教势力
D.官方的介入使民教冲突得以明显缓和
8.
如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海报《世界人民在等待解除武装》。据图可知,当时的苏联
A.推卸其冷战的责任
B.综合实力超过美国
C.在冷战中处于守势
D.积极缓和与美国关系
9.
下面是关于古代中国某时期货币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强国对小国经济控制加强
B.商品交换推动统一市场形成
C.封建经济由开放倾向保守
D.政治局面影响货币发展走向
10.
如图是近代德国就业率统计图(单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德国
A.女性摆脱了男性附庸的角色
B.民主政体确立推动男女平等
C.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仍然存在
D.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角色转变
11.
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
A.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B.工业原料的强劲需求
C.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
D.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12.
狄德罗在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时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据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家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社会科学的发展
B.奠定了技术革命的基础
C.有助于打击宗教神学
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
13.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人作为宇宙存在之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理性思考,(使)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这反映出古希腊
A.对理性主义的追求
B.对自由的重视
C.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D.强调人的价值
14.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组成社会是为了安全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
A.纠正进化论的错误
B.丰富进化论的内涵
C.谋求国人安全利益
D.激励国人自立自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