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98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材料 汉初经过严重的战争创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百业凋敝,民生艰难。政府将铸币权下放到私人手里,借助民间和市场力量自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些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样式和重量,信用度很差。还有一部分人借铸币牟利,在造币过程中掺杂造假,任意减重,大量滥造,导致恶钱泛滥,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在汉朝开国时的62个郡中,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的只有区区15个郡,盛产铜矿的地区很少,反而是南方的吴楚与大藩国铜山盛布,中央政府铜料缺乏,也大量铸造耗用铜材量少的轻钱,更使货币市场混乱不堪。汉武帝凭着文景时期的积蓄,开始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财政支出大增,经济陷入严重困难的险境。汉武帝不得不进行币制改革。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废除所有旧币,销毁各郡国铸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新的“三官五铢”钱。通过这次彻底的货币改革,汉朝的币值稳定下来。

——摘编自张金一《最美的中国文化:汉半两到五铢钱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作用。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实际上成为美国处理有关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指导性文件。美国的战后设想的蓝图是一柄两刃剑。一方面反对旧式外交和欧洲旧式的殖民主义、领土掠夺,另一方面也反对社会主义。罗斯福政府强调《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要英、法等放弃殖民统治,按“民族自决”来解决殖民地问题,这引起丘吉尔的很大不满和抵制。戴高乐则指出“罗斯福是要使和平成为美国的和平”,但随着战后英国认为苏联成了“自由世界的致命危险”,便积极借助美国与之抗衡,有了共同的战略利益。法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终于不得不与美国协调了政策,但是在苏联方面,情况就不同了。
苏联当然也非常希望有战后持久的和平、安全和繁荣,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则不同于美国的考虑。苏联宣布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纲领”,同时指出,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历史特点相适应”,强调各国人民有权建立其认为合理和必要的社会制度和政府形式等。
——摘编自黄正柏《美苏“冷战”争霸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英法美与苏联对《大西洋宪章》态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大西洋宪章》作简要评价。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发表于1919年,取副标题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在提倡新文化运动时,就已谈到了新旧文化的关系。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是手段,通过整理国故(即梳理、研究、评判旧有的学术思想),达到再造文明的目的。胡适并不是要抛开或否定中国固有文化、移植西方文化,而是要研究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创造新的文化。
1935年3月17日,胡适在《独立评论》中说:我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但我同时指出,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向。……现在的人说“折衷”,说“中国本位”,都是空谈。此时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新文化。如果我们自命作领袖的人也空谈折衷选择,结果只有抱残守缺而已。……我们不妨拼命走极端,文化的惰性自然会把我们拖向折衷调和上去的。
——摘编自孟彦弘《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全盘西化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胡适对于中西文化观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胡适的“全盘西化论”。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想的目的。它丝毫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摘编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根据材料观点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外历史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淸晰,史论结合,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3.单选题(共5题)

5.
下表为周恩来某一天的行程安排,这些外交活动的内容表明当时他正在参加
时间(7月17日)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D.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6.
白居易在《盐商妇》中写道:“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这可以佐证当时
A.地方富商大贾势力大增B.政府实行盐铁官营制度
C.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D.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
7.
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申报》上的整版广告。以下对这些广告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将企业利益置于中华民族利益之上    B. 体现出实业救国与抗日救亡相结合
C. 表明日本侵华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D. 有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8.
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9.
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