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6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日记》中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从纸张、印刷到漆、茶等这个王国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道德哲学发达,重视礼仪……中国的孝道在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比。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不再是那个美好的黄金帝国,它每况愈下,逐渐沦为停滞、落后的代名词,在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是落后的、混乱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材料 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利玛窦日记》中对中国文明盛赞有加:“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物产丰富,美丽富饶……从纸张、印刷到漆、茶等这个王国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道德哲学发达,重视礼仪……中国的孝道在世界上没有别的民族可以和中国人相比。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不再是那个美好的黄金帝国,它每况愈下,逐渐沦为停滞、落后的代名词,在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眼中的中国是落后的、混乱的……20世纪30-40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典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17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人的中国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变化,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A.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
B.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
C.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
D.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3.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明文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材料一: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明文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摘编自白寿葬《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年底中央制定了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6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手工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4.
刘秀要再现“汉官威仪”,必须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拨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建立的大汉体制。当务之急是“解王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也就是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刘秀为了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原来的名称——太尉,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刘秀把州牧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解放奴婢,效果明显。但是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秀改革。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析刘秀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秀改革。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中法国左翼政党的做法。
材料:1932年5月法国议会选举中上台的“左翼联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加之在国际事务方面,胡佛的延缓偿付欠款法案以及赔款的取消,都在法国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法国的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1934年初,法国报界彼露了白俄侨民斯塔维斯基搞金融投机的丑闻,涉及大批政界要人、警察和司法部门的头目1200多人。“火十字团”等法西斯组织利用这一丑闻事件阴谋夺权。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猖獗,法国左翼政党空前团结,组成了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政府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了《马提翁协议》,规定工人有权利与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协调矛盾;勃鲁姆政府还加强了对法兰西银行的控制,对严重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法国通过了公认带薪休假制度、每周40小时工作制法案。人民阵线政府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有效的抵制,从而避免了法国成为“下一个德国”。
——据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等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法西斯势力猖獗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中法国左翼政党的做法。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年9月,土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11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
——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
——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材料一 1925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年9月,土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11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
——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
——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2.单选题- (共15题)
7.
在古代雅典,主持审判的庭审官依据成文法律的字面含义向人民陪审团作解释,陪审团则根据这些解释及其理解进行判断投票,庭审官最终根据对投票的统计结果作出判决。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注重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 |
B.司法制度融合了民主制度 |
C.形成严谨完备的司法程序 |
D.法律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 |
8.
罗马法主张,“家父权”并不触及“公法”。当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成为高级官吏时,需要审判其父亲的案件。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规定,如果子女有不法行为,父亲可把子女交出以免除自己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侧重于保护私有财产 |
B.法律高于血缘伦理 |
C.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D.压制人的自由发展 |
9.
在新政过程中,罗斯福谈到美国三权分立政体时说:“现如今,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因为最高法院、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已经被彻底打破,我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从1937年到1941年,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用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这说明
A.罗斯福总统动摇了美国司法独立 |
B.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 |
C.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 |
D.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 |
10.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
11.
1912年宣统帝退位诏书中清室退位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清帝逊位让与的对象只能是共和立宪之国体,即中华民国——人民的共和国,而不能是另一个王朝,另外一个一家一姓之皇帝。这表明此诏书
A.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 |
B.宣统帝认同民主共和政体 |
C.彰显权利与自由原则 |
D.标志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
12.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该通告
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
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
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 |
D.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应 |
13.
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美国此举
A.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 |
B.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 |
C.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 |
D.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
14.
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
A.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 |
B.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 |
C.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 |
D.在新格局未明的状态下世界大国蠢蠢欲动 |
15.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血缘观念的淡化 |
B.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
C.君主专制的建立 |
D.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
16.
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 |
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 |
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
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 |
17.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
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18.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9.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这种情况表明买办力量
A.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插手民族工业 |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C.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D.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
20.
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
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
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 |
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 |
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 |
2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6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