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9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明文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摘编自白寿葬《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年底中央制定了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6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手工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2.
   刘秀要再现“汉官威仪”,必须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拨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建立的大汉体制。当务之急是“解王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也就是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刘秀为了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原来的名称——太尉,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的权力。刘秀把州牧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解放奴婢,效果明显。但是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析刘秀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秀改革。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代作家陈杰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染坊》以陈寿亭艰难创业为主线,谱写了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清朝末年,父母早亡的乞丐陈六子被善良的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留,留在染坊做小伙计,并改名陈寿亭。十年后,由于陈寿亭经营得法,通和染坊渐渐挤垮了其他的染坊,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之后,陈寿亭同张店大户卢老爷共冋在青岛创办了大华染厂,留学德国学习染织归来的卢家长子卢家驹担任董事长,从此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青岛,逐渐成为山东的第二大染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难民纷纷乘船到青島逃难.陈寿亭又收留了一大批逃难的东北染厂的职工并加以抚恤。期间,陈寿亭断然拒绝了与日本商人的合作,借着抵制日货运动以及与上海林氏印柒厂的合作,进一步发展成为青岛印染界的大亨。随着时局的艰难,陈寿亭改往济南发展。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不料,韩复榘却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国家彻底失望,生日宴上吐血而亡。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单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3.单选题(共18题)

4.
下面是关于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的一幅漫画。

这反映出
A.公民在审判时总能团结一致
B.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
C.公民既是立法者又是审判者
D.该方式一定意义上维护了雅典民主
5.
《十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 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现出
A.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B.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C.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
6.
1913年,有美国历史学家在其专著中逐一列出了美国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他们如何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指出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贸易和航运等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强调宪法( )
A.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B.体现了“政治是门妥协的艺术”
C.忽视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D.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7.
据记载,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的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为筹款,国王通常会和议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反映出英国
A.具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
B.“君权神授”没有历史的根基
C.君主立宪制已经基本形成
D.国家经济管理权已归属议会
8.
1930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切断武汉至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等地,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这反映当时中央
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尚未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9.
十届全国人大列入规划的立法项目共76件,审议106件草案并通过了100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7部行政法规,对107件行政法规作出修改。这些举措
A.表明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完成
B.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
C.有利于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
D.推动了立法机构多元化发展
10.
推动新中国参加下表所列国际会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B.建国初期迎来建交新热潮
C.中国多边外交策略的实施
D.解决二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11.
建国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12.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 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 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 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 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13.
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4.
1782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它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B.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
C.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
D.是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15.
宋代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蹴鞠(足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作“齐云社”,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为殿前都指挥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宋代蹴鞠增加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受官方支持促进文化发展D.不见容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16.
《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
17.
1872年,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人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据与提炼。他们不但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主要表明美国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
B.石油生产组织出现垄断现象
C.少数公司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D.石油生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8.
观察下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A.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B.手工制品、原料、机器产品
C.机器产品、原料、手工制品
D.原料、机器产品、手工制品
19.
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B.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D.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20.
下图是关于新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漫画图。此时的中国
A.推行土地改革力图恢复农村经济
B.改变土地性质充实国民经济
C.以苏为鉴迫切改变落后面貌
D.调整生产组织形式背离建设规律
21.
1979年9月,武汉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恢复汉口汉正街中断了数十年的自由贸易传统,重新开放小商品市场。当年就有108位待业青年社会无业人员经过工商登记发证,成为第一批个体经营者。这一现象折射出(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失业问题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C.武汉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D.当时经济模式出现了转型的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