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4)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赫拉克利特 | 万物的本源是火 |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孟子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4)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2.单选题- (共7题)
2.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史实 | 结论 |
①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的权利 |
② | 古代雅典统治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 反映了在古代雅典,妇女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
③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德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主要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④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4.
下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局部)。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据《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
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
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5.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临安后,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在临安城,他能够看到( )
A.阅读《三国演义》的文人 |
B.穿着棉布的市民 |
C.吟唱京剧的艺人 |
D.违反“海禁令”的囚犯 |
6.
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A.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 |
B.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
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
7.
粗略统计结果表明:《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选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A.儒家正统地位 |
B.经世致用思想 |
C.官本位趋向 |
D.重农抑商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