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为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站,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欺骗性……共同的战斗为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在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站,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形成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力量,自已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穡为先,含稼穑无可为生者。”“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圆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材料三 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 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于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择业观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穡为先,含稼穑无可为生者。”“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圆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材料三 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 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于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择业观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比重表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比重表
年份 | 鸦片 | 棉纺织品 | 呢绒 | 五金 | 棉花 | 食糖 | 米 | 海产品 | 煤油 | 燃料 | 机器 | 火柴 | 其他 |
1867 | 46.1 | 21.1 | 10.7 | 2.4 | 7.4 | 1.2 | 1.6 | 2.0 | | | | 0.1 | 7.4 |
1877 | 41.3 | 25.7 | 6.6 | 2.9 | 2.0 | 2.2 | 2.2 | 2.6 | | | | 0.4 | 11.1 |
1887 | 27.3 | 36.2 | 2.3 | 2.7 | 1.4 | 1.4 | 2.7 | 3.7 | 1.3 | 0.8 | 0.4 | 0.7 | 13.3 |
1894 | 20.6 | 32.1 | 2.2 | 4.6 | 0.3 | 0.3 | 6.0 | 3.2 | 4.9 | 0.7 | 0.7 | 1.0 | 17.8 |
——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整理
上表能够反映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进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3.单选题- (共31题)
4.
公元130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指示法学家犹里阿努斯把历年来的行政长官告示全部加以整理校订,并进行必要修改。后经哈德良咨请元老院决议通过,并予发布。此后,凡行政长官告示皆以此为标本,不得擅自更改或标新立异。罗马帝国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A.立法活动服务于政治需要 |
B.立法的民主基础得以加强 |
C.少数法学家垄断了立法权 |
D.行政官员的立法权被剥夺 |
5.
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
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
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
6.
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二世把当时的反对党人士称为“流氓”“无赖”和“自高自大者”。一直到1794年,以福克斯为首的反对党还被骂为“雅各宾分子”和“祖国的敌人”。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
B.面临封建王朝复辟的危险 |
C.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尖锐 |
D.两党制与内阁制无法并存 |
7.
1978年,英国工党卡拉汉政府宣布对工资问题采取强硬立场,规定年增长率不得超过5%;但1979年,在强大的罢工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同意把工资提高9%,在全体国人面前大丢其脸,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以一票多数迫使工党政府下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憧憬建立福利国家 |
B.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
C.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
D.基本解决发展停滞 |
8.
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
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
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
D.北伐战争得到民众支持 |
9.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
A.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
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 |
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
10.
1936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据主要部分。到1937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展览活动
A.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
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 |
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 |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2.
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
D.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
13.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
A.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
B.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 |
C.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 |
D.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 |
14.
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法国人民受剥削程度远比德国轻,然而确先爆发了革命。其原因在于法国进行了改革,长期受压迫的人民在改革中减轻了负担,并开始觉醒。但是,政府的改革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于是情绪更为激烈,所以导致革命的爆发,这就是“松动崩溃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明治维新 |
D.辛亥革命 |
15.
1938年7月出版的某论著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一论述
A.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
C.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
D.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16.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埃利斯1925年7月4日创作的《中国的七月四日》,画面上是一个放鞭炮的中国农民,鞭炮上写着“革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中心转移 |
B.农民成为革命主力 |
C.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
D.美国支持中国革命 |
17.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 |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 |
18.
1970年3月,尼克松宣布放松对于去共产党中国旅行的大部分官方限制,后又公开表示了愿意到中国访问的迫切愿望。他还在一个外交场合,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发出了举世瞩目的“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这表明当时
A.美国实施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 |
B.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 |
C.美国主动释放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 |
D.在冷战状态中美国处于劣势 |
19.
1975年至1989年,欧共体依据《洛美协定》共向非洲等落后地区提供了约422.5亿埃居的发展援助。20世纪90年代欧盟发展总司发布的评论中指出:“1989年的巨变使得《洛美协定》变得不再重要”。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力图弥补经济全球化弊端 |
B.对外援助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
C.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
D.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
20.
“帝国主义”可泛指一定国家、民族对外扩张,并对别的国家、民族建立政治、经济、文化控制的政策、主张或活动。但“帝国主义”一词是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才确立其经典含义的。以下属于“帝国主义”经典含义的是
A.鸦片战争 |
B.英法的殖民战争 |
C.杜鲁门主义 |
D.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
21.
下图是美国漫画家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斯大林的保卫战》,反映战后马歇尔计划推行的情况。对作者意图理解最合理的是


A.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
B.说明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 |
C.显示了战后美苏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
D.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
22.
20世纪50年代,美国驻香港总领事下属新闻动员和策划内地赴港流亡知识分子创作大量文学作品,主题主要是华人青年丧失革命信仰、“流亡者”逃离内地投奔“自由世界”这两类,如张爱玲的《秧歌》《赤地之恋》。这种现象说明
A.中美意识形态对立扩展至文化领域 |
B.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C.“一边倒”政策加剧美国对华敌视 |
D.思想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 |
23.
下图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CDP比重(1999—2011)

反映出

反映出
A.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
B.冷战结束后各经济体的发展速度放缓 |
C.美国经济正逐渐走向衰落 |
D.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 |
24.
《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淮南江北)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度,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
A.农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
B.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解 |
C.农业灌溉耕作技术革新 |
D.农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
25.
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
26.
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
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 |
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 |
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 |
27.
***在八大会后说:“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A.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
B.动摇了国营经济的主体地位 |
C.纠正了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影响 |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8.
一定条件下,我国的县可以整县改市,例如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2万等指标。据统计1986—1988年,平均每年新设县级市数量达21.3个,这期间县级市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
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C.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D.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
29.
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
B.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
C.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
D.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 |
30.
近代以来,随着政治革新和文化启蒙的开展,面向大众的“送字下乡”逐渐成为政治和知识精英的一种共识,参与扫盲的主体有西方传教士、民间知识分子以及国共两党。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普及教育,提高文化水平 |
B.改造社会,救亡图存 |
C.民众是政治社会生活的主体 |
D.宣传民主科学,消除愚昧迷信 |
31.
公元前462年厄菲阿尔忒进行改革,剥夺了雅典战神山贵族会议(长老议事会)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此次改革
A.打击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
B.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统治基础 |
C.取消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 |
D.确立了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
32.
20世纪国际形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和“苏东剧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
A.殖民主义化 |
B.帝国主义化 |
C.霸权主义化 |
D.和平民主化 |
33.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
B.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
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
D.完成了保障妇女权益的使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