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县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份零诊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84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钓《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技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
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并简要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2.
   材料 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1888年7月,共修筑新式炮台10座,配置新式炮,以澎湖作为海防建设的重点,派水师驻扎澎湖,添购兵船,改变了台湾“水师无船”的状况。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绒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1886年刘铭传设立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命令地方官府对于番民“教之耕耘,使饶衣食”,发展番地生产。刘铭传于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海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1887年,经清廷批准,他在台北成立了铁路总局,到1891年建成了一条北起台北,南抵新竹,全长68公里的铁路。刘铭传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义学、官塾。于1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西学堂”,开设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共9题)

3.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
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
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4.
1917年至1919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儿。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C.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5.
据史料记载,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万载县军屯乡1931年的粮食生产比上一年增长16.2%-33.2%;同一时期,在赣东北地区农业逐年增长15%-20%,群众不仅不饿肚子,还自给有余,进行外销。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根据地将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6.
下表是中国抗战时期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武器数量以及与1943年本国生产的数量对比(只计运抵中国战场的武器数量)。据此表可知
A.美国对华军事援助集中于轻型武器
B.苏联是抗战时期援华最多的国家
C.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抗日的主战场
D.对1943年美国援华应理性分析
7.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A.将消灭剥削制度作为核心思想
B.认为文人雅士成为剥削的对象
C.强调雇佣关系是顺应世界潮流
D.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8.
下图漫画反映的是,2015年3月,继英国之后,欧洲大国法、德、意均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计划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该漫画的内容反映了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强化
B.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开始形成
C.英、法、德、意与美国同盟关系己彻底破裂
D.英、法、德、意认同中国取代美国主导世界
9.
“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B.世界新力量冲击美国霸权
C.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10.
宋太宗时期,东京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脚巷狭小。后来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B.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欠缺和疏漏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D.宋代市坊分离现象开始引发官府关注
11.
据统计,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报与大学,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27万人荣幸成为“七七级。”“老少同学”成为这时期一种特别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
B.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
C.国家的人才短缺得以解决
D.高考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