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582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列举清朝前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雅典“政治自由化”的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7题)

2.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3.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
A.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4.
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最后形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程。贯穿这一发展过程的主题是
A.法律维护人类公平正义B.法律适用主体逐渐扩大
C.罗马统治地位日益巩固D.法律的确定性不断加强
5.
下表是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篇目,其内容侧重于










十一
十二
传唤
审判
求偿(债务赔偿)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前五表之补充
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A.审判程序的公平公正
B.处理私人权益纠纷
C.公共财产归属的判定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6.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土地权利法》第9条规定:“高度达15呎的树木,为使其阴影不至损害近邻地区,其周围须加修剪。如果近邻地区的树木因被风吹,倾斜到你的地区来,你可以根据十二铜表法提出收拾它的诉讼”,第10条规定“允许收集从近邻地区掉下的橡实”,以上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
A.规定行使权利不得侵害他人利益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C.形式繁琐僵化缺乏灵活性D.强调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7.
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A.坚持法律至上原则B.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
C.民主制度形同虚设D.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8.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通过这段史料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秦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B.扶苏劝谏秦始皇勿以重法迫儒
C.扶苏和蒙恬主张以儒治国思想D.秦始皇企图废除嫡长子继承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