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71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9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 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1644年时,英国诗人弥尔顿就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各种角度深入这个话题,使得英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有了言论自由的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注意到大众媒体在战争中产生的巨大效用,战争结束后收音机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主要来源。从1941年到二战结束,英国在其对外广播电台中使用的各国语言高达46种。在战争后期,英国大众传媒通过收音机对新的黎明以及“一个更加美好的荚国”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强调贏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公民一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英国政府所制定的审查制度也顺理成章地得到潜移默化的强化

——摘编自孟杨《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英国新闻宣传的特点及其影响。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盛顿会议实际是美国在将近10月底建议召开的……我很高兴收到了中国外交总长颜惠庆的私人电报,是由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博士签署的,他是外长和我的挚友。电文说颜博士想委派我为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中国全权代表,问我是否愿意担任。第二全权代表的职务由施肇基先生担任,因为他是当时驻华盛顿公使。我立即明白了这次电询的目的,因为我想到了我们在巴黎的尴尬处境。我毫不迟疑地回电,表明若需要我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拟议的会议,我将乐于从命。颜博士大可不必为席位的主次耽心,我指出施肇基博士不但是驻华盛顿公使,他从事外交事业的资历也比我老。结果外交部正式来电邀请我做中国代表团成员。总统的命令系在会议召开后公布,任命施肇基博士为首席代表,我名列第二,王宠惠博士位居第三。这项使命对中国至关紧要,虽然我对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以及在北京的讨论几乎一无所知,能奉命承担这一使命,还是很高兴的

——《顾维钧回忆录》

(1)根据材料,分析顾维钧乐意代表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作为外交家的顾维钧所具有的高贵品质。
5.
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人口问题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极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单选题(共7题)

6.
“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始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材料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指的是
A.罗马帝国的文化的历史影响
B.罗马法中的万民法维系了罗马的统治
C.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纠纷和矛盾
D.罗马法中的陪审团制度为近代西方沿用
7.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B.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D.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8.
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材料旨在反映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一直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9.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制瓷业在唐代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C.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
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10.
恩格斯曾定义:“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即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通常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家糊口的限度。”马克思也曾说:“这是一个只能用统计来判断的问题,就我们研究的目的来说,对此也没有必要进行详细的探讨。”在此表明马、恩特别强调“小农”这一概念
A.土地性质的确定性
B.土地数量的规定性
C.分散性与封闭性
D.质与量的有机统一
11.
1934年,国民政府在广西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22县48村270个农户中使用耕地3.3公顷以上的只有24户,占总数的0.9%。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当时广西地区
A.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
B.个体经济形式受到压制
C.传统耕作方式较为普遍
D.土地兼并现象得到了遏制
12.
史载:“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泊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天然淘汰矣。”轧车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己经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光绪车间近代工业体系墓本建立
C.传统手工业受科技革命的冲击较大
D.轧花技术进步导致传统手工业消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