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1978年开始了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措施,……这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打开了出路。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中国政府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自此,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1994—200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进一步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特征,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秦巴贫困山区以及青藏高寒区等几类地区。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1978年开始了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措施,……这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打开了出路。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中国政府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自此,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1994—200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进一步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特征,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秦巴贫困山区以及青藏高寒区等几类地区。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意义。
2.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材料 1874年发生日本侵台事件后,鉴于台湾防务的重要性,实施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即开辟台湾东部山区的道路;“抚番”,即对番族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1885年至1891年即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期间,是“开山抚番”政策全面施行的阶段,成效最为显著。
刘铭传“念民番皆朝廷赤子”,要求部属“步步稳慎,妥商办理,不求近功”,抚番时“先令译人入社劝导,如肯就抚,即无须用兵”。……为使番地得以顺利开发,1885年11月,刘铭传令其侄孙、提督刘朝祜开辟台北至宜兰的道路。1886年至1887年间共同开辟了从东到西、长达182公里的横贯中央山脉的道路。从此,东西海岸通过陆路连接起来。……刘铭传还大力兴办和整顿樟脑业、硫磺业、茶业、蔗糖业、盐业等各种实业,台湾贸易“出入足以相抵,且有溢过,故能百事俱举,民户殷庶”……还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全台湾共设3个府、1个州、11个县、54个厅和1个直隶州,台湾岛内各地从此连成一气……刘铭传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加强番学堂建设,从受抚的番社中招收各部落头目的子弟上学,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与之衣食,教以语言,俾令粗识字义”。
由于刘铭传办理得法,到1889年3月,刘铭传取得“全台生番归化”的功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
材料 1874年发生日本侵台事件后,鉴于台湾防务的重要性,实施了以“外防内治”为目的的“开山抚番”政策。“开山”,即开辟台湾东部山区的道路;“抚番”,即对番族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1885年至1891年即刘铭传任台湾巡抚期间,是“开山抚番”政策全面施行的阶段,成效最为显著。
刘铭传“念民番皆朝廷赤子”,要求部属“步步稳慎,妥商办理,不求近功”,抚番时“先令译人入社劝导,如肯就抚,即无须用兵”。……为使番地得以顺利开发,1885年11月,刘铭传令其侄孙、提督刘朝祜开辟台北至宜兰的道路。1886年至1887年间共同开辟了从东到西、长达182公里的横贯中央山脉的道路。从此,东西海岸通过陆路连接起来。……刘铭传还大力兴办和整顿樟脑业、硫磺业、茶业、蔗糖业、盐业等各种实业,台湾贸易“出入足以相抵,且有溢过,故能百事俱举,民户殷庶”……还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全台湾共设3个府、1个州、11个县、54个厅和1个直隶州,台湾岛内各地从此连成一气……刘铭传在原有基础之上继续加强番学堂建设,从受抚的番社中招收各部落头目的子弟上学,对他们进行汉化教育,“与之衣食,教以语言,俾令粗识字义”。
由于刘铭传办理得法,到1889年3月,刘铭传取得“全台生番归化”的功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刘铭传的“开山抚番”政策。
2.单选题- (共18题)
3.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前326年《博埃得里亚法》规定:所有债务奴隶“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还。”这一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确立了债权人不承担债务风险的理念 |
B.强化了债权人的风险责任意识 |
C.由人身性债权逐渐向财产性债权过渡 |
D.成为现代债权制度的法律依据 |
4.
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
B.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 |
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顺应资本主义需要 |
5.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会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天王的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洋人对此大为反感,觉得反不如清朝“明事理”了。这说明
A.太平天国对英国采取了愚弄的策略 |
B.太平天国不能驾驭国际外交的规则 |
C.太平天国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
D.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没有本质区别 |
6.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五四运动的风暴已过,“《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本质上反映了
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C.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
D.新文化运动阵营本就“道不同、志不合” |
8.
据统计,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制度”等关键词获得中国政治学者较多的关注。近年来,“社会治理、执政能力、执政党建设、法治政府、政府治理、政府创新、政府能力、国家治理、协商政治、基层党建、基层民主、基层自治”等关键词被引用频次较高。这表明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臻于成熟 |
B.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 |
C.政治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 |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
9.
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法,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独立自主地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格局进一步加强 |
B.法国经济实力跃居欧洲第二 |
C.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10.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这样评价郑和远航活动:“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郑和远航活动“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关系友好,中国是东南亚贸易圈的中心 |
B.中国是农业文化下的农业经济,不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材料 |
C.儒家学说教导中国人要以“王道”服人,不以“霸道”占领 |
D.郑和想以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方式重振中国雄风 |
11.
下图是山西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观织图》。画中一女性坐在长凳上,操作着织机。织机的结构清晰可见,是一架立式单综双蹑织机。织机采用了脚踏提综开口装置,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据此可知


A.佐证了宋代纺织业发展情况 |
B.中国传统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
C.宋代民营手工业超越了官营 |
D.山西成为宋代的棉纺织中心 |
12.
据统计,英国在1730年前没有棉袜出现,18世纪中叶,毛绒袜子和棉袜的比例是6:1,到了18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几乎颠倒过来,达到1:4。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开展 |
B.工业革命的推动 |
C.等级观念的淡化 |
D.贫富差距的缩小 |
13.
下图为清末民初,我国商品市场中机器棉布及其原料棉纱的流通示意图。据此可知


A.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
B.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解体 |
C.广州的对外贸易走向萎缩 |
D.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枢纽 |
14.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现状 |
B.经济发展规律 |
C.国家经济政策 |
D.国际关系格局 |
15.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地位。从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世界银行
A.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
B.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 |
C.贷款的主要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
D.是执行联合国决议的专门机构 |
16.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17.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
18.
“***的调查研究,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通过这一调查,***
A.开辟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B.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 |
C.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
D.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
19.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