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铁路发展历程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世界铁路发展历程
时间 | 成就 |
1761年 |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 |
1782年 | 英国人瓦特发明能转动轮子的蒸汽机 |
1803年 | 英国人特爱维狄制成蒸汽机车 |
1829年 | 罗伯特(史蒂芬孙侄子)发明的火箭号机车创下47公里的最新记录 |
1857年 | 英国首先使用了钢轨 |
1863年 |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
1883年 | 柏林商品交易会首次展出电气火车 |
1890年 | 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
1925年 | 第一辆柴油机车在加拿大使用 |
1964年 | 子弹列车开始在日本东京与大阪之间的铁路上运行,平均时速163公里 |
1981年 | 法国的高速火车刷新了客运火车的最高时速世界纪录,里昂到库尔塔兰,时速达到515公里 |
——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
材料二: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时间 | 成就 |
1876年 | 淞沪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北到江湾段通车营业,引起轰动。 |
1881年 | 唐胥铁路开工建设,长9.3公里,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 |
1909年 | 京张铁路建成。由詹天佑设计并负责建造。 |
1956年 | 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出中国首台“和平”号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 |
2006年 | 青藏铁路通车 |
——摘编自宓汝成《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网络,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改善了国内交通,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从中国杭州、义乌等地出发的中欧班列可以抵达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国。——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及作用。(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期间,中国与新西兰成为同盟国,共同抗敌。战争期间,新西兰成为太平洋美军的重要基地,华人出产的蔬菜在政府订购中占据了重要份额。为确保食品供应,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成立,一些华裔也入伍新西兰军队,如陈达枝的孙子就曾服役于空军。1937年,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以惠林顿为中心号召华侨购买爱国公债,为救亡中国筹集捐款。虽然异国谋生实属不易,但统计数字显示,抗战期间新西兰华人人均捐款竟位列所有海外华人的榜首。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新西兰政府对于华人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华人地位不断提高。日军南下后,广东侨乡面临巨大危机。自1939年起,新西兰开始接收华侨难民。在战火中,千余名华人妇女和儿童得以辗转来到新西兰,与侨居新西兰的丈夫和父亲团聚,他们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新西兰华人的人口结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西兰华侨行动的意义。
材料:二战期间,中国与新西兰成为同盟国,共同抗敌。战争期间,新西兰成为太平洋美军的重要基地,华人出产的蔬菜在政府订购中占据了重要份额。为确保食品供应,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成立,一些华裔也入伍新西兰军队,如陈达枝的孙子就曾服役于空军。1937年,新西兰华侨联合总会以惠林顿为中心号召华侨购买爱国公债,为救亡中国筹集捐款。虽然异国谋生实属不易,但统计数字显示,抗战期间新西兰华人人均捐款竟位列所有海外华人的榜首。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新西兰政府对于华人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华人地位不断提高。日军南下后,广东侨乡面临巨大危机。自1939年起,新西兰开始接收华侨难民。在战火中,千余名华人妇女和儿童得以辗转来到新西兰,与侨居新西兰的丈夫和父亲团聚,他们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新西兰华人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李海蓉《阳荡“新金山”的中国人》
(1)根据材料,说明二战期间新西兰政府对华人态度改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西兰华侨行动的意义。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阿桂(1717年—1797年),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很受乾隆帝器重。阿桂建功立业的真正起点是参与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用兵和经营。1757年底,清军基本平定准噶尔部,但仍有一些残余分子还在顽抗。1759年,阿桂奉命前往刚收复不久的阿克苏,处理地方善后事务。为解决战乱后军粮不足的困难,他将当地现存的牛羊作为军需。1760年初,阿桂率军民开赴伊犁,这是伊犁屯田的开始。九月,就伊犁驻防和屯田问题阿桂给乾隆帝提出了七条建议:第一,增派更多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第二增派更多士兵从事驻防屯田;第三,在发展屯田基础上增加驻军数目;第四,修建城堡以保证屯田顺利开展;第五,筹集马匹骆驼,设置沿途台站;第六,调运沿边粮食到伊犁,解决当前军队缺粮困难;第七,从流放的新疆犯人中,选派能工巧匠赴伊犁,传授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阿桂的七条建议,对清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至关重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由于屯田农民和士兵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此后,阿桂还发展新城镇,既是屯田管理中心,又成为商业贸易中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桂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历史功绩。
材料:阿桂(1717年—1797年),出身于达官显贵之家,很受乾隆帝器重。阿桂建功立业的真正起点是参与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用兵和经营。1757年底,清军基本平定准噶尔部,但仍有一些残余分子还在顽抗。1759年,阿桂奉命前往刚收复不久的阿克苏,处理地方善后事务。为解决战乱后军粮不足的困难,他将当地现存的牛羊作为军需。1760年初,阿桂率军民开赴伊犁,这是伊犁屯田的开始。九月,就伊犁驻防和屯田问题阿桂给乾隆帝提出了七条建议:第一,增派更多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第二增派更多士兵从事驻防屯田;第三,在发展屯田基础上增加驻军数目;第四,修建城堡以保证屯田顺利开展;第五,筹集马匹骆驼,设置沿途台站;第六,调运沿边粮食到伊犁,解决当前军队缺粮困难;第七,从流放的新疆犯人中,选派能工巧匠赴伊犁,传授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阿桂的七条建议,对清朝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至关重要,因而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并付诸实施。由于屯田农民和士兵辛勤劳动,伊犁屯田当年就获得丰收。此后,阿桂还发展新城镇,既是屯田管理中心,又成为商业贸易中心。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阿桂在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桂伊犁驻防和屯田的历史功绩。
2.论述题- (共1题)
4.
鼠疫是由鼠疫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541-664年,发生了“查士丁尼”鼠疫。这次鼠疫源自中东,通过商路和战争路线传播到整个拜占庭帝国,后来从欧洲大陆传到英国。拜占庭史学家讲其归因于“上帝的惩罚”。鼠疫引发了欧洲人口下降和劳力短缺。民众对瘟疫产生的强烈的恐惧心理严重地扰乱了拜占庭帝国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生活,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迅速丧失。1347年——1351年爆发了“黑死病”。这次鼠疫源起于蒙古,随着蒙古帝国的军事和贸易扩张传入欧洲大陆。死亡人数达2000万,占欧洲总人口的1/3,部分地区可达2/3.大量人口的死亡,大片土地荒废,西方学者称其为“欧洲农业萧条时期”。但它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调整了农业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黑死病的蔓延,给人们带来恐慌。教徒们开始对基督的爱心和教会的作用产生怀疑,教会专制地位动摇。人类历史第三次鼠疫被称为“香港鼠疫”。1894年开始于香港,然后蔓延至中国广州、上海等地。20世纪30年代到达高峰,波及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穗港两地人员往来频繁,很多人未经卫生检疫部门的检测,到香港后多在交通繁忙的车站、码头工作,遂成为传播病菌的主要载体。瘟疫的肆虐令当时的香港经济与商业贸易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但对于健全殖民政府的传染病预防机制和提高殖民地的公共卫生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541-664年,发生了“查士丁尼”鼠疫。这次鼠疫源自中东,通过商路和战争路线传播到整个拜占庭帝国,后来从欧洲大陆传到英国。拜占庭史学家讲其归因于“上帝的惩罚”。鼠疫引发了欧洲人口下降和劳力短缺。民众对瘟疫产生的强烈的恐惧心理严重地扰乱了拜占庭帝国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生活,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迅速丧失。1347年——1351年爆发了“黑死病”。这次鼠疫源起于蒙古,随着蒙古帝国的军事和贸易扩张传入欧洲大陆。死亡人数达2000万,占欧洲总人口的1/3,部分地区可达2/3.大量人口的死亡,大片土地荒废,西方学者称其为“欧洲农业萧条时期”。但它加速了农奴制的瓦解,调整了农业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黑死病的蔓延,给人们带来恐慌。教徒们开始对基督的爱心和教会的作用产生怀疑,教会专制地位动摇。人类历史第三次鼠疫被称为“香港鼠疫”。1894年开始于香港,然后蔓延至中国广州、上海等地。20世纪30年代到达高峰,波及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穗港两地人员往来频繁,很多人未经卫生检疫部门的检测,到香港后多在交通繁忙的车站、码头工作,遂成为传播病菌的主要载体。瘟疫的肆虐令当时的香港经济与商业贸易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但对于健全殖民政府的传染病预防机制和提高殖民地的公共卫生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李超《历史学语境中的瘟疫》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3.单选题- (共5题)
5.
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前应先征求大众的意见。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 |
B.充分维护平民的权益 |
C.已经发展到了完备阶段 |
D.为近代确立立法规范 |
6.
“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1912年。到1919年底,在《申报》可检索到30条,平均每年不到4条。1925年迅猛增加到81条,报刊的发行量也随之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A.西方民族观念的传入 |
B.精英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日渐成熟 |
C.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D.报刊作为大众媒体更注重开启民智 |
7.
1757年至1840年,广州的关税收入长期占整个朝廷税收的4成,使广州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商业贸易的中区。广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工业革命促进中西贸易的繁荣 |
B.政府政策的变化 |
C.清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商业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8.
华侨商人卫省轩,目睹“洋火"充斥中国市场,1879年在佛山独资创办巧明火柴厂。工人主体是村民,每到夏秋时节放其假收种庄稼。他还允许工人携带年幼的子女入厂做工。这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材料表明
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
B.传统经济影响近代企业管理 |
C.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
D.工农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