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期维新派曾指出,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他们费时既久,耗财亦多,效率低下,民受其害,官被所蒙,因此提出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
天津巡警局成立后,负责天津城内及四周的治安巡查。不久,巡警机构更趋细化,分为管理、稽查、办公、侦缉、治安、紧急警务、消防、审讯、关押以及负责警员诊疗的养病室等等,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后又设立全省警察最高管理机关警务处,同时创办警务学堂。随后不久,清廷昭谕各省仿照直隶试办警务。1905年,中央设立巡警部。不过,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省军、警不分,有的省沿用绿营旧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警察制度建设。
材料 早期维新派曾指出,中国治安混乱和巡捕差役制度有关,他们费时既久,耗财亦多,效率低下,民受其害,官被所蒙,因此提出仿效西方警察制度,以职业警察代替差役。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
天津巡警局成立后,负责天津城内及四周的治安巡查。不久,巡警机构更趋细化,分为管理、稽查、办公、侦缉、治安、紧急警务、消防、审讯、关押以及负责警员诊疗的养病室等等,警种齐备,功能齐全,而且各种警务章程齐备,可操作性强。后又设立全省警察最高管理机关警务处,同时创办警务学堂。随后不久,清廷昭谕各省仿照直隶试办警务。1905年,中央设立巡警部。不过,各省的警政建设,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省军、警不分,有的省沿用绿营旧制。
——摘编自夏敏《晚晴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创设警察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警察制度建设。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
在宪法制订前美国许多州法都明确规定人权条款。而美国1787年宪法却没有这样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不少城市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抗议活动。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通过麦迪逊提出的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这个被称为“人权修正案”的法案规定了以下内容: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有言论、集会、出版、请愿等权利。还规定不得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9年美国宪法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材料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妨害了这种目的时,人民有权利去改变它,或者废除它。”在《独立宣言》的激励下,美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1787年制宪会议在临时首都费城召开。参加制宪会议的55名代表都是有产者,其中奴隶主15人,没有劳动人民的代表。经过3个多月的激烈争论,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达成妥协,共同制订出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而互相制约。但没有制订有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宪法第六条也规定本宪法实施之前的债务,将继续有效。
在宪法制订前美国许多州法都明确规定人权条款。而美国1787年宪法却没有这样做,引起社会广泛不满,不少城市举行了一系列的集会和抗议活动。1789年7月法国爆发大革命,极大地震撼了美国,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通过麦迪逊提出的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这个被称为“人权修正案”的法案规定了以下内容: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有言论、集会、出版、请愿等权利。还规定不得任意侵犯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摘编自张大华《美国人权状况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在人权方面的不同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9年美国宪法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单选题- (共19题)
3.
雅典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是折射太阳光。但此见解与城邦通行看法和宗教教义相冲突,在公民舆论压力下,城邦以他对神灵不敬的罪名将其逮捕,最终阿那克萨戈拉被迫离开雅典。由此可见雅典民主
A.具有阶级局限性 |
B.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
C.超越生产力水平 |
D.颇具有原始的色彩 |
4.
罗马法规定,在始期到来之前,债务还没有到履行的时期,除期限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除此之外,债权人还会因“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而丧失在期满后对债务人再行追索的权利。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A.强调契约关系对双方的约束 |
B.体现程序烦琐且缺少灵活变通 |
C.强调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
D.反映公民范围扩大的利益需求 |
5.
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B.内阁凌驾议会之上 |
C.议会内阁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
D.内阁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
7.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8.
八七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明确指出“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中的中心问题”,“土地革命,其中包含没收土地及土地国有一一这是中国革命新阶段的主要的社会经济的内容。”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领导阶级 |
B.用“三民主义”来解决土地问题 |
C.争取广大农民支持拥护民主革命 |
D.主张将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
9.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
B.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 |
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
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
10.
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万隆会议 |
B.布雷顿森林会议 |
C.日内瓦会议 |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11.
有学者表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段话意在指出
A.美国是冷战发生的始作俑者 |
B.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 |
C.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 |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必然 |
12.
(题文)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
13.
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
B.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
C.反映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
D.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
14.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
15.
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作权,而佃农相对有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
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
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强化 |
C.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繁杂 |
D.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出现分离 |
16.
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这样表述:从宋代(甚至从汉代)到明末和18世纪,中国的主要财富均出自商业和手工业,它涉及到了整个帝国,而国家又是其主要受益者。那些贸易税和国家专营税在11世纪和12世纪初年确保了国家税收,而这种税收已经与农业收入相当了;在12—13世纪时,它又远远超过了农业税。材料最想表达的是
A.商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B.国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放松抑商政策 |
C.南宋时期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被取代 |
D.中国的自然经济形态并不具有典型性 |
17.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 |
B.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
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
18.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19.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一决定
A.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
B.强化了经济特区窗口地位 |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D.彻底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
20.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建筑业 | 交通运输业 | 商、饮、服务业 |
1982 | 29.28 | 74.92 | 5.38 | 9.58 | 17.01 |
1988 | 23.28 | 773.52 | 95.58 | 372.55 | 623.23 |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21.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
B.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
D.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