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吕世伦《当代法的精神》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材料: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特别强调“重豪强兼并之法”,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长,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背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管长。豪族刘节为郡主薄,宾客千余家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曹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杈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钳子;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咸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材料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杈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钳子;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咸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摘编自《顾维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时代特点。(2)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顾维钧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材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 | 西方的重要节日 |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3.清明节:四月五日左右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8.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 1.元旦节:每年1月1日 2.情人节:每年2月14日 3.复活节:约在3月7日左右 4.愚人节:每年4月1日 5.母亲节:每年5月份的第2个星期日 6.父亲节:每年6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 7.劳动节:每年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 8.万圣节:每年10月31日 9.万灵节:每年11月2日 10.感恩节: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11.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 |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4题)
5.
古罗马的第 一部公民法规定: 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罗马法完善时期(中世纪)的法典又强调: 父权应该是仁慈的而不是残暴的。罗马法条文的变化说明
A.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 B.罗马帝国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
C.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 D.自然法精神得到彰显 |
6.
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相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7.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