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后期,腐败滋生,社会黑暗。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从重从严。武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把贪赃枉法官员视同十恶不赦罪人,不予赦免。武宗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赃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武宗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武宗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在事前防范方面,武宗尽力消除导致官员腐败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一是官员薪酬重点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武宗派观察判官专管这项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用养廉银、公务贷帮助官员摆脱经济上的困顿。当时赴京赶考的人不少都有债务,称之为“京债”,上任后才开始还债,债务压身以至于贪赃枉法。武宗果断增加官吏薪俸,增加的部分就相当于“养廉银”,同时国家以较低利息借钱给官吏去还债,以减轻其债务压力。唐武宗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使唐帝国焕发了短暂的生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
材料 唐朝后期,腐败滋生,社会黑暗。唐武宗(840—846年在位)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对官吏贪赃枉法的惩治从重从严。武宗即位后的大赦天下,把贪赃枉法官员视同十恶不赦罪人,不予赦免。武宗下诏:“朝廷刑罚,理当一视同仁,官吏贪赃枉法,不应该有特殊待遇,内外文武官如果收入赃物丝绢三十匹,全部处以极刑。”武宗对官吏贪污满千钱的,即处以死刑。武宗严禁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严禁官员从事高利贷和典当行业,不准与民争利。在事前防范方面,武宗尽力消除导致官员腐败的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一是官员薪酬重点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倾斜。武宗派观察判官专管这项工作,保证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用养廉银、公务贷帮助官员摆脱经济上的困顿。当时赴京赶考的人不少都有债务,称之为“京债”,上任后才开始还债,债务压身以至于贪赃枉法。武宗果断增加官吏薪俸,增加的部分就相当于“养廉银”,同时国家以较低利息借钱给官吏去还债,以减轻其债务压力。唐武宗大力整顿吏治,反腐肃贪,使唐帝国焕发了短暂的生机。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概括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武帝反腐倡廉建设的作用。
2.单选题- (共14题)
2.
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这一规定在当时
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 |
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 |
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 |
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
3.
下表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据此可知
春秋晚期 | 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日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 |
秦朝 | 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 |
汉朝 | 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 |
南北朝 | 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 |
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 |
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 |
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 |
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 |
4.
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
5.
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
B.社会经济的发展 |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D.等级制度的解体 |
6.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下面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此图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
B.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
C.铁犁牛耕的应用 |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
7.
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 |
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
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
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 |
8.
如图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
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 |
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 |
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 |
9.
下表是元代各地的粮食岁收情况表(单位:石),据此可知元代
地区 | 中书省 | 辽阳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岁收 | 2271449 | 72066 | 2591269 | 229023 | 60586 |
地区 | 湖广 | 江西 | 江浙 | 四川 | 云南 |
岁收 | 843787 | 1157448 | 4494783 | 116574 | 277719 |
A.继续维持重农抑商政策 |
B.政治经济核心优势明显 |
C.苏湖地区已成农业中心 |
D.边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
10.
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正统一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这表明
A.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 |
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 |
C.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 |
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
11.
《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 |
B.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
C.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 |
D.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 |
12.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
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 |
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
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 |
13.
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
A.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 |
B.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
C.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 |
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 |
14.
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这体现了唐朝
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 |
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 |
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 |
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