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
材料 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
——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意义。
材料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中国启动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有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加,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0多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2017年,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编自《2015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关于屠呦呦的颁奖词》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屠呦呦发现青嵩素的意义。
2.单选题- (共10题)
3.
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一直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但到明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这种状况表明
A.因地制宜,多样化发展 |
B.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 |
C.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4.
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
5.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下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
6.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7.
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出现,追逐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展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理学的影响力削弱 | B.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 |
C.民众创新意识增强 | D.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 |
8.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
B.开放海禁政策 |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
D.采取富民政策 |
9.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晚明时期社会简表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讲学会 | 无锡 |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
匡社 | 衡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吴江 |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
10.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
11.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
C.卿大夫的崛起 |
D.士阶层的崛起 |
12.
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 |
3.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