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中阐述道: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不是一般的社会变动,而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样的历史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外部条件的必要性在于光靠社会内部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时候需要有一种外部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观点并任意选取中外近代或现代史两例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说明
材料 罗荣渠先生的《现代化新论》中阐述道:在人类历史上,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都不是一般的社会变动,而是巨大的社会变革即社会革命过程。这样的历史运动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任何单因素可以支配的,它总是由众多的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与奇特的凑合。外部条件的必要性在于光靠社会内部的对抗运动很难突破现有的社会形态,这时候需要有一种外部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破坏。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观点并任意选取中外近代或现代史两例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说明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光二十八年以后,海运逐渐取代河运的地位,成为漕粮运输方式的主流。外资轮船进入中国抢占运营份额,中国大量的沙船(适宜在水浅多沙滩航道上航行的海船)主破产,失业人数陡增。中国无法制造轮船,求助于洋人,洋人却企图借机控制中国的航运业,经常表现出“狂妄悖理”的态度,同清政府特别是总理衙门以及李鸿章等人的矛盾不断激化。1872年8月,中国第一个正式章程招商局《轮船招商节略并各项条程》出炉,规定了企业的性质是“官商合办”。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资金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拨借官款。盛宣怀在轮船招商局主事期间,挑选亲信任各种职务,而不是以“商场”规则以股份多少或才能高低任用人员。其利润很少用来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管理者想方设法“分红”。户部不断要求核查招商局账目,1891年盛宣怀向官方“报效”十万两。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国核心难题和影响中国大多数人的农村土地着手,中国农民参与了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开放承接了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如何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百年需求。改革开放第一次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作为行动目标和指导方针。改革开放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学习或者模仿西方完成现代化国家的一切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成果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特殊性。改革开放给世界现代化进程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的烙印。
——庄振华《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设立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并指出轮船招商局运营中的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比分析说明,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开放政策比洋务运动更为深入的表现。
材料一 道光二十八年以后,海运逐渐取代河运的地位,成为漕粮运输方式的主流。外资轮船进入中国抢占运营份额,中国大量的沙船(适宜在水浅多沙滩航道上航行的海船)主破产,失业人数陡增。中国无法制造轮船,求助于洋人,洋人却企图借机控制中国的航运业,经常表现出“狂妄悖理”的态度,同清政府特别是总理衙门以及李鸿章等人的矛盾不断激化。1872年8月,中国第一个正式章程招商局《轮船招商节略并各项条程》出炉,规定了企业的性质是“官商合办”。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初,资金紧张,李鸿章多次指示拨借官款。盛宣怀在轮船招商局主事期间,挑选亲信任各种职务,而不是以“商场”规则以股份多少或才能高低任用人员。其利润很少用来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管理者想方设法“分红”。户部不断要求核查招商局账目,1891年盛宣怀向官方“报效”十万两。
材料二 中国的改革是从中国核心难题和影响中国大多数人的农村土地着手,中国农民参与了改革的全过程。改革开放承接了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如何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百年需求。改革开放第一次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作为行动目标和指导方针。改革开放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学习或者模仿西方完成现代化国家的一切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成果的同时,注意结合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特殊性。改革开放给世界现代化进程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特色的烙印。
——庄振华《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设立轮船招商局的目的并指出轮船招商局运营中的不利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比分析说明,在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改革开放政策比洋务运动更为深入的表现。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被迫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向清廷呈交的“江汉三奏”中,主张改革科举制度。
1901年,清政府谕令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取得功名。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1904年订立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科举名额自丙午(1906年)分科递减。规定学制的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迫于形势,1905年9月废除科举制。并从1905年开始,政府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1906年清政府广开门路,承诺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的很难再进新学堂的部分士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促成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被迫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湖广总督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向清廷呈交的“江汉三奏”中,主张改革科举制度。
1901年,清政府谕令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取得功名。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1904年订立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科举名额自丙午(1906年)分科递减。规定学制的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
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迫于形势,1905年9月废除科举制。并从1905年开始,政府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1906年清政府广开门路,承诺原有举贡生员尽量安排,稳定了数以万计的很难再进新学堂的部分士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促成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7月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日本迅速确立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即“大东亚共荣圈”的国策,并迈出了南进的实质性步伐。由于日本的南进,加剧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随后开始了近一年的日美谈判。但由于两国在对华问题、南进政策等亚太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日本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终于发动了“大东亚战争”,并最终与美、英、荷等国发生冲突乃至开战。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不仅企图独霸东亚,而且梦想进入“太平洋时代”。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在“自存自卫”的名义下,并声称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发动了三年半之久的“大东亚战争”。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亚太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终于迫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大东亚共荣圈”随之宣告崩溃。
——摘编自臧运祜著《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
材料 1940年7月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日本迅速确立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即“大东亚共荣圈”的国策,并迈出了南进的实质性步伐。由于日本的南进,加剧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随后开始了近一年的日美谈判。但由于两国在对华问题、南进政策等亚太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日本为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终于发动了“大东亚战争”,并最终与美、英、荷等国发生冲突乃至开战。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范围是1940年划定的。其步骤首先是“西进”侵华,其次是“南进”东南亚各国,再次是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不仅企图独霸东亚,而且梦想进入“太平洋时代”。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本在“自存自卫”的名义下,并声称为了解放亚洲而驱逐欧美势力,通过圣战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发动了三年半之久的“大东亚战争”。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亚太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终于迫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投降,“大东亚共荣圈”随之宣告崩溃。
——摘编自臧运祜著《近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政府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
5.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叔孙通,中国古代儒学代表人物。初为秦二世博士,回老家薛郡后,先后跟从了项梁,楚怀王,项羽。刘邦攻入彭城后,便投到刘邦营中。
刘邦不喜欢儒生,儒装,他便改着刘邦的家乡装束一一楚装,刘邦与项羽争霸,需要大量武士,他便向刘邦推荐能够“斩将搴旗”的壮士。刘邦做皇帝以后,汉初功臣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进言说:“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叔孙通被命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他一百多弟子做了郎官。刘邦让他与弟子和儒生一起制定了皇帝的礼乐制度,儒学在汉朝廷占据了一席之地。刘邦不喜儒家繁文缛节,他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仪法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相对简单实用的汉朝仪法。汉初的各项礼仪制度,几乎都是叔孙通做太常时所制定和讨论的,包括修立原庙,用樱桃进献宗庙,开创了进献鲜果的典礼等。班固称赞他说:“叔孙通含桴鼓而立一王之仪,遇其时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叔孙通从政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叔孙通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材料叔孙通,中国古代儒学代表人物。初为秦二世博士,回老家薛郡后,先后跟从了项梁,楚怀王,项羽。刘邦攻入彭城后,便投到刘邦营中。
刘邦不喜欢儒生,儒装,他便改着刘邦的家乡装束一一楚装,刘邦与项羽争霸,需要大量武士,他便向刘邦推荐能够“斩将搴旗”的壮士。刘邦做皇帝以后,汉初功臣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进言说:“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叔孙通被命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他一百多弟子做了郎官。刘邦让他与弟子和儒生一起制定了皇帝的礼乐制度,儒学在汉朝廷占据了一席之地。刘邦不喜儒家繁文缛节,他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仪法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相对简单实用的汉朝仪法。汉初的各项礼仪制度,几乎都是叔孙通做太常时所制定和讨论的,包括修立原庙,用樱桃进献宗庙,开创了进献鲜果的典礼等。班固称赞他说:“叔孙通含桴鼓而立一王之仪,遇其时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叔孙通从政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成功经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叔孙通对儒学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 (共8题)
6.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 |
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 |
C.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及 |
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 |
7.
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
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 |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
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 |
8.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A. 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 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 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朝代 | 年代 | 城市化率 |
战国 | 公元前300年 | 15.9 |
西汉 | 公元2年 | 17.5 |
唐 | 745 | 20.8 |
南宋 | 1200 | 20 |
清 | 1820 | 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 | 10.6 |
1990 | 26.4 |
A. 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 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 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9.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
B.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
C.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
D.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
10.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
11.
关于关羽斩颜良史事,在史书《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虚构的故事情节。这种变化体现出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丰富 |
B.作品内容受制于作者阅历 |
C.史书更能反映历史原貌 |
D.小说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
12.
有人认为:18世纪牛顿学说通讨法国启蒙思想家得到深化,甚至提出了“牛顿主义”,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科领域。这说明牛顿的学说
A.产生的社会影响被夸大 |
B.被用来论证社会现象 |
C.与启蒙运动相互影响 |
D.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