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制度主义(上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社会学流派)在时间要素上创造了关键节点(critical juncture)的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制度的形成。关键节点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在这个点上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后面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这个关键点,则可以把握历史的主要变迁路径和特征。
材料:历史制度主义(上世纪90年代西方政治社会学流派)在时间要素上创造了关键节点(critical juncture)的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制度的形成。关键节点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在这个点上发生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后面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分析这个关键点,则可以把握历史的主要变迁路径和特征。
——摘编自刘圣中《时间中的政治——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历史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3.
材料一 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学讲舍,其所教者,以经为主。熙宁五年,又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教以诸家兵法。熙宁六年,又于大学置律学教授四员,凡命官学人,皆得自占入学。又于大学置医学教授,有方脉科、针科等。
(2)分析材料二的改革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传》
材料二 光绪帝谕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八章五十二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正式科目包括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七大类35门学科,此外,还有预备科的另设一些科目。——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1)概括材料一、二中有关科举、教育改革措施的共同点。(2)分析材料二的改革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单选题- (共13题)
4.
古希腊演说家吕西阿斯在演说时指出,雅典的先祖“是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从他们的国家中赶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民族”,通过在危机中相互分享希望,依法褒奖善良、惩治恶行,他们在公共生活中享有灵魂的自由。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城邦原则利于维护公民个人权益 |
B.城邦政治推动自由平等观念的发展 |
C.民主体制下社会意识趋于多元化 |
D.演说家注重对民主政治理论的阐发 |
5.
“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相当限制,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材料主要说明
A.希腊城邦民主衰落的原因 |
B.罗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 |
C.希腊城邦比罗马帝国更具独立性和民主性 |
D.罗马帝国比希腊城邦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 |
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它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亦不得强迫任何开往或来自某一州的船只,驶入或驶出另一州,或向另一州纳税。”上述规定
A.全面保留了邦联制的特征 |
B.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权 |
C.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 |
D.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
7.
普鲁士法学家胡戈·普鲁伊斯说,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但由于帝国议会是普选的,它毕竟为资产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提供了合法活动的讲坛,因而它的选举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造成了德意志帝国:
A.代议制不完善 |
B.经济发展缓慢 |
C.政府权力膨胀 |
D.走上扩张道路 |
8.
1841年,墨尔本首相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达成共识,就是我们对外说什么?到底是降低农作物的价格好,还是保持价格不变好呢?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这番话表明英国内阁
A.实行集体负责制 |
B.成员间没有分歧 |
C.掌握国家行政权 |
D.需要对议会负责 |
9.
“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
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
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
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
10.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
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
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
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
11.
1921年,美国学者杜威撰文提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杜威的这段言论
A.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
B.否定了五四运动的意义 |
C.辛亥革命失败可为其提供佐证 |
D.揭示了近代前期革命失败的根源 |
12.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
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
13.
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
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 |
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
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 |
14.
历史学者唐德刚说过,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也正是这场战争让国人开始逐渐清醒——原来世界上不止我大清帝国一个。这场战争使中国
A.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 |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D.被迫向列强全境开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