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3黑奴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于是,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初露端倪。航行于太平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大约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西班牙商人主要致力于同中国乃至印度进行广泛的交易。生丝、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布、麻布也为西属殖民地土著居民普遍接受。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市场出现的显著变化,并指出推动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图13黑奴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于是,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初露端倪。航行于太平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大约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西班牙商人主要致力于同中国乃至印度进行广泛的交易。生丝、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布、麻布也为西属殖民地土著居民普遍接受。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三从约19世纪80年代到1914年之间的大规模扩张是如此的迅速和广泛,乃至史学家称之为新帝国主义。在欧洲民族主义上升之时,夺取殖民地成为国家地位的象征和政治、经济威力的证明。工业国家迫切需要新的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和有利可围的投资机会,推动了欧洲及其政府掀起跨越全球的新浪潮。19世纪中期后,欧洲人的大迁移势头非常凶猛。欧洲人涌向海外并跨越大陆。欧洲人用他们的新势力、财富和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主宰了世界。——摘编自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与黑奴贸易相比,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市场出现的显著变化,并指出推动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材料 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所领导的抗倭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在其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德思想。戚继光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上若贪生怕死虽生犹死,军人只有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
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
材料 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所领导的抗倭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在其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德思想。戚继光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上若贪生怕死虽生犹死,军人只有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
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
——摘编自丁雪枫《戚继光的武德思想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武德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材料 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3.单选题- (共20题)
5.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
B.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
C.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
D.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
6.
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着《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目录 | |
第三章 |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 |
第十章 | 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 |
第十三章 |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 |
第十九章 | 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
A.“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 |
B.“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 |
C.“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 |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 |
7.
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赋予人民选举权 |
B.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
C.限制了皇帝权力 |
D.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 |
8.
拿破仑在回忆录中曾说:“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演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如果他坚持自己所为,我想他只会被认为是傻瓜。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他的主要观点是
A.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 |
B.帝国政体是国情使然 |
C.对外战争已不可避免 |
D.法美两国的国情迥异 |
9.
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0.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人工厂。这样的做法造成
A.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 B.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 |
C.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 | D.普鲁士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 |
11.
1852年,马克思曾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推动 |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
C.社会阶级矛盾的逐渐激化 |
D.资产阶级理论研究的发展 |
12.
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这种记载表明
A.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
B.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 |
C.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
D.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 |
13.
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A. 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B. 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 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D. 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A. 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B. 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 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D. 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14.
相传春秋时期范蠡发明的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又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意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中国的秤文化能够说明
A.中国的秤是世界上最为精准的衡器 |
B.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经营理念 |
C.中国的秤促进了古代商品经济繁荣 |
D.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人诚信经营的状况 |
15.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据《宋会要》,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丝绸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
A.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
B.民众纺织积极性较高 |
C.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
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
16.
1372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
A.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 | B.伦理思想影响深远 |
C.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 | D.租佃关系更加普遍 |
17.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颁布法令,规定在政府允许开放的港口设立海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
A.标志着古代海禁政策终结 |
B.加速了世界白银流向中国 |
C.促进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
D.促进了中国经济质的飞跃 |
18.
1855年,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
A.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 |
B.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 |
C.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 |
D.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19.
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如下图),前景处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中国风格的瓷碗。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 印象派画风盛行
B.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C. 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A. 印象派画风盛行
B.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C. 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
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20.
“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
C.追求勾画精致 |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
21.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
22.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
B.构建民权政府 |
C.鼓吹人性解放 |
D.主张平等自由 |
23.
“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
D.“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