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1500年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换句话说,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
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1500年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换句话说,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3.
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王安石以“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思想为指导,推行开辟财源的变法措施。他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制定全国一年用度的预算,颁布施行,以节省开支。考察全国的农田、水利和赋税,另订管理办法,以尽地利而增税收。颁布青苗法,把救济贫民用的常平、广惠等粮仓的积谷,变钱借给贫困的农民,秋收加息二分收回,以免农民受到豪富的盘剥。实行募役法,以贫富为标准,把百姓分为五等,按等缴纳“免役钱”。本来没有差役的“单丁”、“女户”、“官户”等人家,则出“助役钱”。政府即以此钱募役。除此之外,还推行均输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新法。煕宁二年公布办法征求意见,次年在开封府试行,接着才正式向全国推行。青苗法实施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重盘剥的现象。这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新法一直在守旧派的攻击和变法派内部意见不一致的艰难情况下进行。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变法受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理财措施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受挫的原因。
3.单选题- (共18题)
4.
雅典舰队的水手和战士主要是由贫穷公民组成,他们是民主制度的坚定捍卫者。公元前411年贵族寡头派桑德等利用舰队征伐西西里远离雅典的机会,在公民大会上取得多数票而废止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A.平民政治地位极其低下 |
B.民主决策成为时代风貌 |
C.公民大会不能代表民意 |
D.废除民主制乃众望所归 |
5.
1888年,法国陆军部长布朗热利用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积极宣传修改宪法及解散议会的主张,力图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这些主张得到反政府各派支持,全国掀起了崇拜布朗热的浪潮。这反映当时法国
A.共和政体违背民意 |
B.帝制仍有社会基础 |
C.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
D.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6.
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这是欧洲人的事,主动必须来自欧洲”,“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同意,也应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之一是
A.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
B.促进欧洲经济恢复 |
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 |
D.利用西欧对抗苏联 |
7.
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人的十分之一。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人的四分之一。这反映了
A.清政府的海关关税税率日渐提高 |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
C.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
D.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
8.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汉唐的坊市制度在宋代已被废除 |
B.宋朝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
D.商业发展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
9.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这反映了该时期
A.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C.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
D.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
10.
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 | B.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 |
C.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 | 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 |
11.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的瓦解 |
B.工商食官政策破坏 |
C.土地兼并严重 |
D.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
12.
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
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
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
13.
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
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
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
14.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
15.
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
16.
1494年,西班牙与葡萄牙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以经过亚速尔群岛(北大西洋中部)和好望角以西350里格处经线划了一条分界线,即所谓的“教皇子午线”,界线以东属于葡萄牙王室,以西归西班牙王室所有。该条约签订的决定性因素是
A.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 | B.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
C.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 | D.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
17.
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社会阶层划分 | 数量 | 所占总数比例(%) |
上等阶级 | 8 | 3.0 |
中等阶级 | 142 | 53.4 |
底层中等阶级 | 85 | 32.0 |
劳工阶级 | 31 | 11.6 |
A.工业革命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 B.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C.19 世纪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 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
18.
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北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这一状况
A.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
B.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
C.提升了农业产收益 |
D.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
19.
电话之父贝尔于1877年创办贝尔电话公司;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创立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此类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利益的驱动是科技进步的力量源泉 |
B.大力投资重化工业成为当时的社会潮流 |
C.经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
D.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20.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