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51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传统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首,“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宋孝宗下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体听民便,毋相抑配。”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样做不仅实现了中央或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

——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糜政策管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西后与荣禄等既布下天罗地网,视皇上已同釜底游魂任其跳跃,料其不能
逃脱,于是不复防闭,一听皇上之所为……盖彼之计划早已定,故不动声色也。”总之,梁启超认为,慈禧太后允许光绪实行变法是企图废掉光绪的一个“阴谋”,让光绪瞎折腾一翻,再以此为由“斩立决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就对光绪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就采纳曾国藩建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当光绪向她表示要推行“变法”时,她“为之动”,同意颁布变法的《定国是诏》,宣称:“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1898年,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一份谴责康、梁罪责的诏书,这表明慈禧太后无意从根本上否定维新的举措,而且还要以反康、梁乱政来“次第推广所有一切自强新政”。慈禧太后虽然镇压了维新运动,但并未将变法的新政统统废除,在变法过程中,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是赞成包括创办京师大学堂在内的兴学举措的,而且也支持振兴商务、发展实业的改革措施,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慈禧太后并非绝对的死守传统、顽固不化。
——摘编自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慈禧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慈禧评价存在不同观点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
“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8题)

5.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6.
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部
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
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
7.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
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8.
观察下图,图片信息表明

明代画家地理分布图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水平
B.绘画艺术层次超越元代
C.江南地区画家数量全国最多
D.北方经济发展日趋衰落
9.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10.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11.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12.
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声和荣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可见当时的雅典
A.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盛行
B.人文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
D.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