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3)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2.单选题- (共7题)
3.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4.
紫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据此判断柴窑瓷器属于
A.白瓷 | B.青瓷 |
C.釉下彩绘 | D.粉彩瓷 |
5.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盐铁专卖 |
D.市坊制度 |
6.
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年代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997年 | 2 408.1 | 1 567.7 |
1021年 | 2 641.2 | 3 874.0 |
1077年 | 2 021.3 | 5 117.2 |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
8.
2008年8月8号,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有震撼人心的一幕: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和为贵”的人文理念。对以上体现的中国文化元素表述错误的是
A.孔子的“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 |
B.汉字经历了甲骨文一大小篆一隶书一楷书的演变过程 |
C.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 |
D.新文化运动倡导简体汉字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