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这篇文章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波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波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提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在“五四”运动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
材料: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这篇文章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波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波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提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敬告青年》一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在“五四”运动和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均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罗祥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阐述你对《敬告青年》一文的感想。(要求:围绕材料中的内容展开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3题)
2.
材料: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指出此次土地改革是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通过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支持和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等在农村的土地。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土改中团结中农,保护农民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受侵犯。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材料,除依法收归国家所有的外,应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同样分给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该法对土地分配的方法,土地改革中特殊问题的处理,以及土改的执行机关、执行方法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土地改革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
材料:商鞅,卫国贵族,复姓公孙。少好刑名法术之学,一度在魏国做官,但不能施展其才华。秦孝公时在全国延揽人才,商鞅离开魏国前往秦国。蒙秦孝公三次召见,详细阐述其“霸道”治国之策。其治国主张深得秦孝公赏识,被任用为相国,封于商,号曰商君。商鞅适应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要求,主张时代变化,法律制度也要变化使国家富强,必须打破陈规陋习。为此,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国全面实施改革变法:率先废除分封,实行县制和什伍连坐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鼓励一家一户小家庭生产方式,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实行军功爵禄制,奖励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等新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秦国大治。“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变法。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在秦国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变法。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初叶,日本民间就出现了法西斯活动。20世纪20年代,“国本社”“一夕会”等120多个千奇百怪的法西斯组织充斥了日本社会,到1936年法西斯组织已增至500多个。1929年,随着经济危机不断深化,政党体制的政权无法扭转经济危机,加之军部势力与各种法西斯组织的结合,使日本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与“协调外交”走到了尽头。1936年3月广田内阁成立,法西斯政权在日本确立下来。到1936年时,日本军费已经比193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到国民总产值的47%。军工生产急剧膨胀,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和化学武器部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全面扩军备战,并确立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伺机南进的扩张战略。1936年,日本先后与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反动的国际法西斯集团。
(2)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特点。
材料 19世纪初叶,日本民间就出现了法西斯活动。20世纪20年代,“国本社”“一夕会”等120多个千奇百怪的法西斯组织充斥了日本社会,到1936年法西斯组织已增至500多个。1929年,随着经济危机不断深化,政党体制的政权无法扭转经济危机,加之军部势力与各种法西斯组织的结合,使日本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与“协调外交”走到了尽头。1936年3月广田内阁成立,法西斯政权在日本确立下来。到1936年时,日本军费已经比1931年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到国民总产值的47%。军工生产急剧膨胀,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和化学武器部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全面扩军备战,并确立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伺机南进的扩张战略。1936年,日本先后与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反动的国际法西斯集团。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2)根据材料,归纳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特点。
3.单选题- (共8题)
5.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美国捐款建清华学堂的主要目的是
A.获取中国人好感到美国留学 |
B.培育亲美精英影响中国政局 |
C.推动中国的教育发展 |
D.为构建正义国际形象 |
7.
从1957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性赠送的方式进行“熊猫外交”,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等九个国家接受过中国赠予的24只大熊猫。“熊猫外交”
A.有利于中国重塑外交策略 |
B.说明发达国家是外交重点 |
C.体现中国的积极务实外交 |
D.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政策 |
8.
1883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这反映了
A.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
B.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 |
C.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
D.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 |
9.
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中国形成比较合理经济结构 |
B.中国的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 |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
D.西方加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
10.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讲述了:一位面粉商如何被两个爱慕虚荣的女儿穷尽了一生的财富;大学生拉斯蒂涅初见世面想要高攀巴黎上流社会,险被逃犯伏脱冷陷害等情节。这说明《高老头》
A.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
B.抨击封建社会专制 |
C.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的辉煌 |
D.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11.
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发展教育,洛阳再度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心,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书间的独特风格的新书体―魏碑体产生。这表明
A.艺术繁荣推动政治改革 |
B.艺术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 |
C.魏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 |
D.魏碑是种综合性强的书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