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42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无论是会馆还是公所,这些传统商人组织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会特征。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有些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与会馆主要由同一籍贯商人组成所不同的是,公所一般都是由同业商人或手工业者建立的团体,因而我们在各地相关史料记载中都常常看到冠名为“x业公所”这样的工商组织。与会馆相比较,公所的行会特征更为明显。我们知道行会是为了防止竞争,排除异已,保护同业的既得垄断利益而建立的组织。公所建立之目的即是如此。为了维护同业的利益,绝大多数公所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规,具体内容主要是限制同业者招收学徒和使用帮工的数目,规定统一的手工业产品和各类商品的价格、规格和原料分配,并制定同业统一的工资水平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商会作为清末诞生的近代新式商人团体,虽然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的产物,但也不能忽略商会又是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振兴工商、奖励实业,主动倡导鼓励商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商会是不分籍贯和行业的整个工商各业共同的新式社团,早在清末诞生之初,商会内部就设有分工细密、职权明确的各种办事机构。除总、协理和会董之外,各商会一般都设有文牍处、评议处、考察处、收支处、庶务处、接待处等,这些机构“各有责成,各有权限”,并且互相配合,不仅保证了商会的日常会务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章运行,而且遇有突发事件也能及时应对和联动。清末商会即形成总会、分会、分所层层联结的三级组织体制,分所隶属分会,分会隶属总会,相互之间宗旨相同,规章一致,组成了一个层层统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除西藏之外全国各地的分会、分所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很快就成为林林总总的清末各类新式社团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商人团体,拥有了独特的联动机制。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会馆”与“公所”的相同属性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会出现的背景及其进步之处。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由史蒂文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动力牵引,时速达到29英里。此后,“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英国议会不断批准铁路修筑计划和成立铁路公司。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铁路改变了英国的交通运输,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所有这些变化都不是铁路单独创造的,但铁路确实引起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1874年,在上海的英美商人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并于1876年建成通车,正式对外营业。后经交涉,由清朝政府耗资285000两白银买下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继唐胥铁路建成后,1887年3月,刘铭传上奏清廷,要求在台湾建造铁路,并强调兴办铁路是振兴台湾经济的关键所在。是年5月,他得到清廷允许后,即开始在台湾兴建铁路。同年7月,台北至基隆段铁路正式动工,并于1891年竣工通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政府对待铁路建设态度上的变化及其原因。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宋真宗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23300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文钱。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200文钱。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掠房钱亲事官”(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28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簿、纳钱历、减价簿、出入物料簿、欠官物簿等。官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宿,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徙居者并听拆随”。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意义。

2.单选题(共31题)

4.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
B.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D.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5.
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保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
A.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变化
C.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 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
6.
罗马法比较细致地规定了各种契约、遗嘱等行为,但没能抽象出“法律行为”的一般概念;它将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均作了透彻规定,唯独没有提出所有权的定义。这说明罗马法
A.注重实际不崇尚理论
B.主要是私法而非公法
C.奠定近代欧洲法律基础
D.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7.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
D.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8.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
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
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9.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不同于美国革命的问题是
A.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B. 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 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
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
 
农林牧渔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
1688
1930
990
560
250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
B.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
C.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
D.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
11.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却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D.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
12.
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时间
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1859年
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1861年
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13.
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选取不同
B.史观运用不同
C.内外时局不同
D.社会性质不同
14.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15.
在抗战时期,除了抗日正规军、民兵、抗日自卫队之外,各根据地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等各种团体,形成了广泛、全面和便捷的敌情情报网,因而“关于敌情的消息,往往在敌人动身之前,就从厨子、担水的、还有在据点内的地下工作者那里得到了。”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B.中共推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D.抗日民主力量已空前壮大
16.
1941—1942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
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
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7.
1998年,在法国巴黎纪念《共产党宣言》发下表周年国际大会上,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拉扎尔夫人动情地说道:“《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对拉扎尔夫人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马克思主义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
C.《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D.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18.
“几百年来,亚洲问题主要是在亚洲之外决定,这种倾向现在还存在。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后要忽视亚洲国家对它们自己或它们邻国的想法,将是不可能的。”尼赫鲁这番话的背景是
A.印度实现了独立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会议的召开
D.不结盟运动的开始
19.
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
1972年
9 800
中将
1 1974~1975年
4 500
少将
1976年
2 200
准将
1977年
1 400
上校
 
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
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
20.
1951年,在美国操纵下,48个国家在旧金山签署了片面的对日媾和条约,至此,日本长达6年的被占领时期宣告结束。美国这一外交行为
A. 成为其在亚洲发动冷战的肇始
B. 建立了与日本的平等伙伴关系
C. 意在进一步推进日本民主改革
D. 受中国政局及朝鲜战争的影响
21.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22.
下面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
地区
商税
户数
户均
北方
3633392贯
5676606
640文
南方
4114751贯
10893968
377文
全国
7748143贯
16570474
467文
 
A.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
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
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
23.
据记载,清代棉花的价格从康熙年间每斤五十至八十文上涨至道光年间的每斤二百至三百文。据此推测,当时
A. 棉花产量大幅下降
B.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中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24.
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土地经营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一变化
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
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
25.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颂:“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这反映当时
A.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
B.手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C.对外贸易发达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6.
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富豪的事情,涉及数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
B.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
C.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
D.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
27.
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A.商业立国的理念
B.殖民扩张的野心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
28.
(题文)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它国家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A.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
C.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D.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
29.
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这说明
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
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
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
30.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31.
下表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财政总收入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反映了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2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商业税)、官办企业收入、杂税等。
A.晚清税收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小农经济受到冲击逐渐解体
C.提倡国货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32.
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表。促成这一时期贸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出口
出口指数
进口
进口指数
1935
576
61.7
941
62.4
1936
706
75.6
953
63.9
1937
838
89.7
771
64.7
 

——摘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
D.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的打击
33.
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34.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箱子上写着“NuclearWar”,用双手按住箱子的是表情惊恐的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人,标题为“Letsgetalockforthisthing”。该漫画主旨所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A.局部战争的激烈战况伤害了美苏利益
B.第三世界的崛起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
C.欧洲一体化成为美苏合作的历史契机
D.超级大国争霸将世界置于核危险之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