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53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卷46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材料四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五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
2.
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2.单选题(共18题)

3.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5.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6.
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
①商朝
②西周
③春秋
④战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
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首先出现于四川地区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由北宋中央政府发行
8.
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兴起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
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
10.
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
A.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1.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2.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B.适应列强侵略
C.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13.
之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能在1912~1917年间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因为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共产党的建立
C.辛亥革命及一战的爆发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14.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是 ( )
A.洋布漂亮B.洋布广告多C.洋布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1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____________后才发展的( )
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6.
之所以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他们制造的枪炮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维护了中外友好局面
C.分洋商之利D.使外资企业纷纷倒闭
17.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挤压D.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
18.
继昌隆是我国首家华侨巢丝厂。如果你现在为游客介绍它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
A.洋务运动的诱导B.民族资本发展迎来春天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19.
在中国近代,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这种“解体”是指 ( )
A.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B.小农经济瓦解
C.自然经济被外国势力取代D.多种经济出现,取代了小农经济
20.
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
A.东汉和西汉
B.东汉至唐朝
C.北魏至唐朝
D.宋朝和明朝

3.选择题(共10题)

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2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2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24.我国国务委员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会议时指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挑战,攸关各国国计民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世界各国必须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清洁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25.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6.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27.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8.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9.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0.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应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