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文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36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
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指导思想的变化。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此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互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大臣王朴上了一篇《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足以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
3.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20世纪初期,孙中山对民生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局……,宋元以后,政府备有学田、膏火田等公产收入作为膳廪支持。……自北宋政府大力兴办义诊慈善机构后,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

——龚汝富《浅议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二、1912年12月9日,浙江各界在杭州市楼外楼菜馆为孙中山先生举行欢迎宴会,孙中山先生席间发表演说,指出:“当前革命未成,民生仍苦,而边患又日棘,外侮日逼,军政、财政和路政,纷乱如麻,窳败不堪。内政方面,主要是整理财政,发达工商……。”

——《关于三民主义中民生在浙江实践的主张》

材料三、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宋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当前革命未成”?根据材料二,概况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发展民生主义,解除民生疾苦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近三十年来”影响民生问题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这十年”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2.单选题(共7题)

4.
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里程碑。三次改革的共同目标是
A.逐步健全民主政治制度
B.逐步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
C.逐步提高儿童的政治地位
D.逐步提高奴隶的政治地位
5.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B.《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C.《林则徐》中的场景(1843年上海):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D.《亮剑》中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合作抗战
6.
“一是权力不宜过分集中。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也是在新的条件下产生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上述引文出自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7.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土地兼并严重B.男耕女织
C.个体经营D.精耕细作
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9.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10.
著名导演史蒂夫•诺兰的科幻大作《星际穿越》风靡全球, 引发了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潮,“黑洞”、“虫洞”、“五维空间”成为人们热议的名词,如果人类 能够实现星际穿越,其理论来自于哪一位科学家
A.爱因斯坦B.普朗克C.伽利略D.牛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