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359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材料二 民国时期,公园已成为城镇比较普及的娱乐场所。民国政府通过公园向民众灌输现代观念,使公园兼具了社会政治教育空间的功能。民国公园一般都有古典式的亭台、楼阁、荷池、花坞等,有的还辅以假山,保持了传统园林的格局。国民政府将南京原来的玄武湖公园改为“五洲公园”,湖上五个小洲分别被改名为亚、欧、美、澳、非五大洲。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建有世界园,中有中国地图,题有“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横批为“莫忘国耻”的对联;公园内还建有共和亭,书有“共和国之主权在民,共和国之元气在道德

——摘编自陈蕴茜《论清末民国旅游娱乐空间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英国相比,民国时期公园向民众宣扬了怎样的观念。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重要意义。
2.
   材料 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以晋国赵氏为个案》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史》整理)
比较表1和表2,提取一项有关党的口号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单选题(共10题)

4.
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正确的是
A.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推动了“州”的独立性加强
B.从殖民地到独立的“邦”,又到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C.在地位的升降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D.联邦政府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5.
1946年10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争前途表示乐观。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
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轻视了中共的作战能力
6.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7.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1949—1978年
B.1966—1976年
C.1978—2012年
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
8.
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
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
C.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9.
宋代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坊市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10.
鸦片战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洋厂矿”、“洋人公司”日渐成为他们的谈资。由此可知:
A.开明地主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
C.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震惊了中国
D.地方督抚已成为清廷的中坚力量
11.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2.
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微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
B.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
D.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13.
“在一个毫无组织而暮气沉沉的国家里,若是没有经济制度上的彻底改变,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对此,1919年李大钊在与胡适的论战中以马克思主义为解决方案。这说明在李大钊看来,马克思主义
A.改变了国家经济制度
B.强化了暴力革命手段
C.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
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