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六安市一中高三下期文综训练(一)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3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4/12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一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特点
(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3.单选题(共4题)

3.
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
A.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4.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C.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D.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5.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6.
1961-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964年的14.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人口减少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开展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