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25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亚非拉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这些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账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摘编自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万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特别及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缘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动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

——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村料二: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的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着18世纪文官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腐败的基础上,提出考试任用方法录用职员;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影响。

2.单选题(共17题)

3.
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雅典民主的实质是贵族统治
C.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性
4.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法律条文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公元前450年,古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这也是西方的第一部成文法。上述做法都有利于
A.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B.推进对基层民众的教化
C.冲击旧贵族的特权
D.强化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5.
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内容
A.标志着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B.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使美国联邦制得以确立
D.是对《邦联条例》的有效补充
6.
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
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
7.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
C.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之路
D.中国军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8.
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D.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9.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东王杨秀淸诰谕英国使节:“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侯后方定,害人之物禁。”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
B.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
C.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
D.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
10.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11.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12.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13.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4.
“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15.
有学者在研究西方国家宪政后,指出这些国家往往“先有制度基础,后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大都“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融通互动中得到不断推进”。这强调了民主政治的
A.渐进性
B.继承性
C.综合性
D.基础性
16.
20世纪的世界,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D.“冷战”局面的形成
17.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
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18.
1942年1月26日,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有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表明:
①国际关系分化的结果
②消除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内部矛盾
③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
19世纪中叶以后,在美国兴起的女性选举权运动扩展到世界各国,但收效甚微;1917年后,俄国、美国等国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二战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促成女权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C.工业革命中女性发挥重要作用
D.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