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23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二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三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匿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国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匿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新校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和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8分)
(2)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1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
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面临的什么问题?(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举例说明。(10分)
(3)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6分)

2.单选题(共12题)

3.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4.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5.
14~16世纪,西欧宗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    )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②新贵族产生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民族国家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6.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7.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    )
A.推行均田制B.实行三长制
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9.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10.
被北魏孝文帝比喻为“以大督小,从近及远,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  )
A.均田制B.三长制C.俸禄制D.改穿汉服
11.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变法的主要不同是    (    )
A.是否有利于富国强兵
B.是否任用有识之士进行改革
C.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D.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12.
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 )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北方的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
据史书记载: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
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
14.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 (    )
①奴隶的反抗斗争
②井田制的瓦解
③生产力的发展
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选择题(共8题)

15.

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16.

在网络图书馆里人们可以浏览图书目录,直接在电脑屏幕上{#blank#}1{#/blank#}。

17.

5个水杯120元.数量是{#blank#}1{#/blank#},总价是{#blank#}2{#/blank#},单价是{#blank#}3{#/blank#}.

18.

5个水杯120元.数量是{#blank#}1{#/blank#},总价是{#blank#}2{#/blank#},单价是{#blank#}3{#/blank#}.

19.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

请你用量角器画出一个60度的角.

21.

要使□18÷42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blank#}1{#/blank#}.

22.

要使□18÷42的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