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盘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2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索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罗伯特《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为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传》

(3)导致材料四中陈庆之所说洛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4)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了材料五提及的以外,还有那两“事”?依据材料五,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材料六 他们宣称说,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六反映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七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八 马克思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真正用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人)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6)材料七中的“一座宫殿”是什么含义?材料八认为埃及有“生命力”的依据有哪些?

2.单选题(共13题)

2.
14—16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
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
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
C.教会内部的勾心斗角
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
3.
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如下图)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4.
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均输法、市易法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D.青苗法、免役法
5.
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②农民负担沉重
③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冲突
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麦加拉占领雅典萨拉米斯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B.打击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7.
18世纪中后期,英法等欧洲国家加紧侵略埃及,主要是因为埃及
①战略地位优越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综合国力衰弱
④局势动荡不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④社会阶级关系变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9.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包括
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
B.欧洲列强的干涉
C.改革的措施不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D.连年战争的影响
10.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
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11.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最突出效果是
A.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B.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
C.军事实力明显有所增强
D.各地修治许多水利工程
12.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在选用人才时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说明
A.墨子“尚贤”的主张得以采纳
B.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
C.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
D.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
13.
梭伦改革前,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
B.贵族剥削平民的结果
C.海外贸易繁荣的成果
D.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14.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