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杏南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18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0/4/2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唯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小题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小题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小题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3.
材料一下边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前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人获得解放!
——引自梭伦的诗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
(4)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举例说明该特点。
(5)你是怎样评价梭伦改革的?

2.单选题(共13题)

4.
福泽谕吉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观点,反映了他
①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念
②反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
③宣传自由平等
④反对对外扩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6.
关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B.与革命不同,改革是温和的,不会发生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
C.与革命相同,改革也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D.成功的改革通常有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无关
7.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
8.
早期维新派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这实际上是主张( )
A.实行君主立宪制B.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仿效西方,实行变法D.与西方国家进行战争
9.
关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改革的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联系
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
10.
1898年6曰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11.
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②剥夺的教会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资产阶级手中
③加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力
④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
明治维新中,具有一次深刻革命性变革的措施是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B.建立近代天皇制
C.“文明开化”政策D.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13.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依。”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变法没能如期所望,感到困惑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14.
百日维新措施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C.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工商业
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15.
王安石指出;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可见保甲法推行的直接目的在于
①维持地方治安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④节省军费开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南朝某将领出使北方,目睹洛阳风貌后感叹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该材料直接说明了
A.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卓有成效的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必要的
C.北方社会局势非常稳定D.洛阳城的繁华、富庶

3.选择题(共7题)

17.

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组织形成的过程大致是(  )

18.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19.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20.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21.

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的指针向 {#blank#}1{#/blank#}倾斜了,原因是{#blank#}2{#/blank#}。


22.

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的指针向 {#blank#}1{#/blank#}倾斜了,原因是{#blank#}2{#/blank#}。


23.

根据你对日常牛活的了解填写合适的单位。(1)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00{#blank#}1{#/blank#};(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blank#}2{#/blank#};(3)一卡车蔬菜的质量大约是1.2{#blank#}3{#/blank#};(4)一支粉笔的质量大约是5 000{#blank#}4{#/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