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四校高一下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51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山西人擅长经商,久已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山西商人资本雄厚,“平阳(临汾)、泽(晋城)、潞(长治)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他们经营的物品“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包”,呈现出一派“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荣景象。其中创办于1823年的金融票号“日昇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票号,被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称为“今天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也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晋商经营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所示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图二所示现象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
——《张謇》
材料三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总特征及其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历史博文《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

2.单选题(共12题)

4.
193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度为14.1亿元,到1945年8月增加到5569亿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纸币增长。这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    )
A.努力增强国统区人民的购买力B.试图扰乱抗日根据地的金融秩序
C.力图摆脱英美等国对华的控制D.通过货币增发贬值应对战时危机
5.
《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和贷给资本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见,晋商的发展(   )
A.折射了清朝统治的腐败没落B.得益于与政治力量紧密结合
C.标志着政府商业政策的转变D.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趋同
6.
唐代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说明唐朝(   )
A.民间集市作用已经凸显B.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C.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地方商业中心开始出现
7.
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8.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的需要B.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C.国共合作的推动D.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9.
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B.“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D.“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0.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目的是(    )
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C.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
11.
“张裕酿酒公司”于1892年在烟台创办,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它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下对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③五四运动的影响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2.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清朝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B.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
C.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
D.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13.
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这表明当时的北京(    )
A.粮食供应紧张B.居民工资低无钱购买粮食
C.农业发展缓慢D.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14.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公社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变化
C.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D.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15.
1978年9月,邓小平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邓小平的这一言论(    )
A.不利于中苏关系的缓和
B.否定了新中国初期的政策
C.拉开了体制改革的序幕
D.作用在于为改革埋下伏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