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材料
凡此种种,无不显示商业气息的浓厚,表明这一时期的商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或巨额批发贸易,十分不便。于是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真宗时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是由商业信用关系孕育出来的纸质货币。宋仁宗时期,政府从商人那里收回了发行纸币的权利,在益州设立“交子务”(按:“务”是机构名称),负责印刷、发行交子。这种政府发行的纸币,面额固定,盖有官印;用户以现钱换取纸币时,要把商业字号登记在册,兑现时按字号销账,以防伪造,随着这种纸币的流通范围日益扩大,中央政府在首都开封设置交子务,负责面向全国的发行事宜。南宋时,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有四川的钱引、湖广的会子、两淮的交子、东南的会子。所谓“会子”,原先叫做“便钱会子”,“便钱”即汇兑,“便钱会子”就是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大约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兼有流通职能的纸币。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币制改革有何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纸币最早在宋朝出现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2.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
3.
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

A.政府在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
5.
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
6.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 | B.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
C.欧洲商业革命的作用 | D.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 |
7.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
B.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
C.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
D.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
8.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支出项目 | 金额(两) | 占总计百分比 |
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 2048433 | 12.78 |
华洋工匠工食 | 420919 | 28.26 |
购买机器 | 1055143 | 6.58 |
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 | 7934732 | 49,50 |
购买军火 | 720745 | 4.50 |
译书记办图经费 | 61117 | 0.36 |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A.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
B.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
D.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
9.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0.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关于该广告发布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广告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②广告发布时孙文已经逝世
③广告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④广告反映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对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
⑤广告反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①⑤ |
11.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 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1914 | 2383.58 | 10 | 4.92 |
1915 | 2097.34 | 9 | 3.30 |
1916 | 2062.07 | 4 | 1.42 |
1917 | 1559.43 | 8 | 5.47 |
1918 | 1334.08 | 3 | 0.66 |
1920 | 848.43 | 23 | 9.67 |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