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1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古代)雅典广场西边矗立着雅典历史上lO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古代希腊文明的瑰宝——雅典卫城与市场》
材料二

注:图一中的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图二中的里城是宋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材料三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材料四    (英国)议会大厦共有14个大厅,600多个房间。中央大厅将议会上下两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的一半是下议院。上议院正面坛台上有女王宝座,每年议会开会时,女王身着御袍,头戴王冠,坐在宝座上发表施政演说……下议院议会大厅略小,共有650个座位,大厅正中通道北端是议长座位,通道两旁各有数排长条硬凳,议长右边是执政党议员座席,左边是各在野党座席……1840年,英国决定对华战争的决议就是在这儿获得通过。观看议员开会非常有趣,他们在会议中可以随意叫喊,喝彩或起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议会形式。开会时可以让人们入内参观旁听。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告示牌”所折射出的政治制度的原则。(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变迁的趋势,并说明这种趋势的实质。(5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一国之尊,中英两国元首职权不同的原因。(12分)
2.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共15题)

6.
在屋大维统治时期,古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三洲、水兼四海的超级帝国。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变革法律,实行万民法协调各阶层关系
B.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
C.完善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大全》
D.建立行省,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
7.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8.
1841年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内阁成员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当时的英国首相墨尔本(辉格党)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C.首相与普通阁员有平等权力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9.
美国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其中规定: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总司令;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C.总统权力至上D.分权与相互制衡
10.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11.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
12.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下列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13.
列宁曾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
2000年,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村委会选举中,王大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举村委会主任。王大妈意愿得以实现的“依据”是(   )
A.《民事诉讼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行政复议法》的颁布D.《选举法》的颁布
15.
1955年,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中共八大召开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6.
央视春晚曾出现过这样两副楹联:(1)荆花吐艳香江瑞,莲蕊临风镜海清。(2)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两副楹联中涉及的相关的地区依次应是(   )
A.台湾、澳门、广东、广西
B.香港、澳门、广东、广西
C.台湾、澳门、广西、广东
D.香港、广西、台湾、广东
17.
某高中历史探究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
②同冷战时期的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8.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D.“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19.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20.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选择题(共7题)

21.选词填空

take charge of, so far, be similar to, go missing , run after, on average

22.他认为,这些生物与一个共同的祖先相关联,该动物生活于约30万年前的亚洲。

He believes that these {#blank#}1{#/blank#} a common{#blank#}2{#/blank#}, an animal that lived in Asia some 300,000 years ago.

23.他认为,这些生物与一个共同的祖先相关联,该动物生活于约30万年前的亚洲。

He believes that these {#blank#}1{#/blank#} a common{#blank#}2{#/blank#}, an animal that lived in Asia some 300,000 years ago.

24.There are some {#blank#}1{#/blank#}  (相似) between these two paintings.
25.图中化合物B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溶解碳酸钙,D、E均为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如图填空:

26.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物种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27.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物种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