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法律条文)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资历、身份)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大臣。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官员出国留学。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
(1)依据材料一,慈溪认为晚晴弊政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为革除弊政,新政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教育角度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
(3)有人认为,清末新政是假维新,请你选取材料一、二内容予以说明。
材料一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法律条文)太密,庸俗之吏太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借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事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资历、身份)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大臣。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官员出国留学。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度。
(1)依据材料一,慈溪认为晚晴弊政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为革除弊政,新政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教育角度简要评价清末新政的主要措施。
(3)有人认为,清末新政是假维新,请你选取材料一、二内容予以说明。
2.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3.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4.
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A.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 |
B.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
C.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
5.
1878—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
A.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
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
C.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
D.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
6.
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
B.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
C.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
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
7.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A.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
B.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
8.
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这体现了该法案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 |
B.为联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
D.确立公民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
9.
1730年艾格蒙特评论首相沃波尔:“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评论表明
A.英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形成 |
B.英国首相形成了专制独裁统治 |
C.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
D.英国议会最终成为摆设,首相成为权力中心 |
10.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大国小国悖论:小国自由和幸福,但容易为外来列强消灭;大国光荣而有地位,但缺乏自由,且易于因为内部的腐败而崩溃。这一结论主要依据美国
A.强调中央集权 |
B.实行联邦制 |
C.实施分权制衡 |
D.推行两党制 |
11.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
D.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
12.
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
B.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
C.议会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
D.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
14.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
B.重视分权制衡 |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
D.建立了责任内阁 |
15.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 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英帝国)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一一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 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 了。”材料说明
A.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利益要求 |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自己经济的设想 |
C.工业革命加强了整个世界的经济联系 |
D.英国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
16.
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笈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 |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
D.带动了《国闻报》等报刊的出现 |
17.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
B.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
D.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18.
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了明确规定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教徒外,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法案实现了
①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
②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
③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④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
①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
②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
③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④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这就是著名的“脱亚入欧”论。其中“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是指
A.蔑视亚洲邻国 |
B.遏制亚洲邻国 |
C.侵略亚洲邻国 |
D.渗透亚洲邻国 |
20.
《魏书》载:“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材料反映了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
A.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
B.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
C.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D.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
21.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②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毫无史料价值 ③话本还需结合其他史料印证 ④话本反映出部分百姓对募役法比较反感。
①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②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毫无史料价值 ③话本还需结合其他史料印证 ④话本反映出部分百姓对募役法比较反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2.
某同学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研究性学习时,在网上收集到一份资料(见下图),该材料最能佐证


A.农民购买份地的价格指数快速飙升 |
B.改革前俄国农民运动的不断高涨 |
C.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
D.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3.选择题- (共2题)
23.若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中任意的x1,x2(x1≠x2),恒有 和 成立,则称函数f(x)为“单凸函数”,下列有四个函数:
(1)y=2x;(2)y=lgx;(3) ;(4)y=x2.
(1)y=2x;(2)y=lgx;(3) ;(4)y=x2.
其中是“单凸函数”的序号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