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08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成为战国时期新兴国家,国土位于中原腹地,东临齐国,西面秦国,南与楚国为邻,北面为赵国,地缘居于劣势。李悝曾任过中山相和上地守,毗邻秦国的西北边境,多次率军与秦交战,经历了数年地方军政磨砺,提出变法的思想,切中魏国时弊,得到魏文侯的赏识,全面推行变法。废除世袭制度,取消旧贵族的世袭俸禄,招募贤才,据能力选拔官吏;废除井田制,鼓励垦荒,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实行“尽地利之教”,测评土地,估算产量,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提高农民积极性;实行法治,汇集各国刑典,颁行《法经》,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改革军事制度,考核士兵,奖励优秀者,按照不同士兵的特点,进行编排,建立“武卒”制,魏军拥有强大战斗力。李悝变法是战国时期第一次成功的变法,引发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当时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成功的历史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单选题(共4题)

2.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B.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3.
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D.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4.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D.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5.
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C.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