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07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单选题(共34题)

2.
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此条约为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3.
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不承认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B.这些地区自然经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当地政府官员对外国势力进行坚决抵抗
D.《北京条约》签订前,《天津条约》无效
4.
使“中外关系由‘天朝’时代转入了条约时代”的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
曾国藩在1860-1865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并指挥浙江军务,掌管四个最富庶而重要的省份(江苏、江西、安徽、浙江)。这一任命
A.推进了北洋水师的建设
B.是为了阻止太平天国北伐
C.抵制了英法的军事侵略
D.有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6.
1858年咸丰皇帝对《天津条约》不满,意欲以全免关税来换得英国和法国取消公使驻京等规定。这一想法
①反映出咸丰皇帝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心态
②说明咸丰帝对近代国际惯例及国家利权认识不清
③体现了世界资本主义“贸易自由”的时代要求
④导致“公使驻京”直到20世纪初才得以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
B.“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英人由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D.“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8.
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普遍贫困
B.对外贸易萧条
C.农业严重歉收
D.鸦片大量走私
9.
下图为《1844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
A.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
B.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C.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D.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10.
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11.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每户足够食用以外的粮食归入国库,有婚娶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儿童读圣书,居民听教化等则在礼拜堂进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
A.开始向西方学习
B.追求平等的政治生活
C.主张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
D.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
12.
阅读下图中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13.
《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4.
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分封制在南方得到完整保存
B.战争频仍促进了青铜冶铸业发展
C.手工业官营不利于生产技术改进
D.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融
15.
下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
A.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
B.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繁荣
D.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16.
《乾隆御制诗》写道:“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其所示现象被改变是在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
17.
晚唐农学家陆龟蒙所著《耒耜经》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农具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曲辕犁的记述非常详细。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
A.改进犁的构造,更加方便灵活
B.开始使用耕牛作为动力
C.采用铁制犁壁,提高破土效率
D.开沟播种覆盖一次完成
18.
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
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19.
以诗证史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下列诗句中可用来佐证中国瓷器发展的是
A.越毂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B.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D.铸锅烟接炼锅烟,村畔红光夜烛天
20.
新华社2018年5月11日报道,考古人员在重庆宝顶山大佛湾石窟(开凿于南宋)发现了纸币造像和铁钱造像。这可以推断出南宋
A.纸币已经成为市场主要流通货币
B.铁钱逐渐取代白银主要货币地位
C.社会经济萧条导致货币需求减少
D.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多种货币并用
21.
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
①世卿世禄制
②科举制
③井田制
④土地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
A.“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
B.“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C.“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D.“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
23.
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4/5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下图幅。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
A.
B.
C.
D.
24.
从明代中期开始,民间的图书编纂出版事业出现了一个高潮,包括历史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名著不断。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可能是
A.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B.杂剧散曲等市民文学兴盛
C.官府放松了思想控制
D.明清之际思想启蒙的影响
2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26.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7.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在华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海关定式为准。咸丰八年通商条约规定:海关度量衡以英国和法国两种定式为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的海关自主权遭到破坏
B.西方逐步取得国际贸易主导权
C.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侵略要求
29.
下图为康熙年间设置的升平署,它是承应宫中奏乐和演戏的管理机构,1911年被裁撤。其留下的上万册剧本反映了清代民间和宫廷戏曲舞台上陆续演过的剧目。可见,升平署
A.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求而设置
B.因清朝皇帝的退位而被迫裁撤
C.见证了京剧的繁荣并走向世界
D.保留的剧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30.
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认为“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下列绘画作品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人物龙凤图》
B.《渔庄秋霁图》
C.《清明上河图》
D.《和合献宝图》
31.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九章算术》记录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世界上第一部数学专著诞生
B
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
宋代文人崇尚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
C
曹雪芹写成文学名著《红楼梦》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走向高峰
D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A.A
B.B
C.C
D.D
32.
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可以佐证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
485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
A.以政府控制全国所有土地为前提
B.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
C.使吏治逐渐好转,社会矛盾缓和
D.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34.
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35.
下栏按时间先后呈现了某博物馆展览其地方历史的部分标题。据此判断该馆位于
A.陕西省西安市
B.河南省开封市
C.四川省成都市
D.江苏省南京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