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507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3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追求,但并不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价值和民主形式。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三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
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
间的相互均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四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雅典在梭伦改革前后及近代西方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特征。
(2)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民主政治的异同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维护统治,中国历代君主都自命为“受命于天”的天子,负有“统驭万方,抚有四海”的使命责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代实行分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形成了以天子为宗主,诸侯、番邦为藩属的宗藩制。……秦朝大一统之后,废除了分封制,但宗藩制则成为各朝代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理想化模式。朝贡是体现宗藩制的具体制度。……据《大明会典》所载,向明朝朝贡的藩属国有123个。明代实行“贡市一体”,除了朝贡关系,不允许与其他国家有单纯的贸易关系存在。
材料二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这二十年构成了中国对外关系新秩序的第一阶段。从西方的观点看来,那是这种条约制度结构得以逐渐形成的初创阶段。……在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的下一个三十年中,通商口岸成了中外共管、文化混杂的中心城市,它们对整个中国有着日益扩大的影响。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第三个三十年中,主要通过商埠对外扩散的外国影响像滚滚洪流,它大大加速了中国传统的国家政体及社会制度的解体和改组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推行宗藩制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中国近代条约制度的形成过程作简要评价。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坦言:“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1894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制定的入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建合众政府”。1905年同盟会成立。在讨论同盟会名称时,有人主张称“对满同盟会”,孙中山“以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而反对。正因为如此,誓词改为“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先后两个誓词就民族的表述基本相似,其来历是朱元璋反元时的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材料二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孙中山主张“民族之统一”。他指出:过去“汉、满、蒙、回、藏五大族中,满族独占优胜之地位,握无上之权力,以压制其他四族。满洲为主人,而他四族皆奴隶,其种族不平等,达于极点。种族不平等,自然政治亦不能平等,是以有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今者五族一家,立于平等地位。强调在“五族”范围内实现民族平等。
材料三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指出:“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些援助军阀的帝国。十月革命后,决定“以俄为师”,向俄国寻求革命经验。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他对民族主义作了新的阐述,他说:“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前者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后者要求“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
——以上材料均选自廖大伟《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2)分析辛亥革命后到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
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于其他文明。
根据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单选题(共18题)

5.
1840年7月,英国各地宪章派的代表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派协会。它的宗旨是“实现下院的彻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实代表联合王国的全体人员”。这反映了
A.民众对1832年议会改革的不满
B.出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C.无产阶级已经开始进行暴力革命
D.劳动人民反对英国的议会体制
6.
1883年1月,美国颁布《彭德尔顿法》,规定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实行政治中立(不支持任何政党)与文官常任(不因政党原因离职)等。《彭德尔顿法》的颁布表明
A.主要政党左右政局的现象结束
B.有利于建立专业化文官队伍
C.垄断资本家再也无法左右政局
D.美国内外政策不因政党改变
7.
素有“流动的巴黎”之称的协和广场,是法国著名的广场,修建于路易十五时期,故被称为“路
易十五广场”,1789年被改名为“自由广场”,1795年易其名为“协和广场”,1814年再次被改
回“路易十五广场”,1830年路易·菲利普时代它又重新恢复为现在的名字:协和广场。据此
可知
A.地名变化有政治色彩
B.地名具有传承性
C.地名变化具有偶然性
D.地名代表了民众意愿
8.
南京大学学者张海林先生认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的抵抗政策存在“揖民攘夷”政策,即除了正面与英法侵略者作战、交涉外,还从侧面组织力量进行第二条战线的抵抗,即由地方官绅出面,召集民众,组织团练,出击和扰乱侵略者,而皇帝和地方官则佯装与己无干,暗中进行操纵,给予扶持。据此可以推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晚清政府
A.侧重于创新作战形式
B.得到民众的积极支持
C.作战手段较灵活
D.抵抗意识比较强烈
9.
在1946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上,国民党坚持先军队国家化才能政治民主化,共产党坚持军队国家化必须以政治民主化为前提。这种顺序之争实际上是
A.政治体制民主与独裁之争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C.国共两党主导政权之争
D.国共两党舆论主导权之争
1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的政权。”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背景是
A.全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
B.多种经济成分和多阶级并存
C.四大阶级共同参加了革命斗争
D.没有对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11.
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
A. “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 “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
C. “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 “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
12.
在“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之下,新中国对民族主义国家的认识深受苏联两大阵营理论的影响,将民族主义国家视为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一部分。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宣布在外交上采取“继续坚持和平政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方针,并在1954年7月逐步形成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新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转变有利于
A.拓展我国外交的国际空间
B.缓和两极格局的紧张局势
C.推动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
D.实现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
13.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据此图分析得知
A.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繁荣
C.政治局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土地兼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4.
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表中数字为治水活动的次数)。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省份
时代

西



西













西



18
19
4
5
1
 
1
1
4
1
 
三国
2
10
1
1
1
1
3
3
2
 
 

 
4
1
2
 
 
2
 
3
1
2
南北朝
 
 
1
3
 
 
8
4
2
1
 

9
4
3
1
 
 
1
1
2
 
4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A.汉代江南地区的治水事业发展较快
B.唐代东南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日益提升
C.三国时期南方治水成就比北方突出
D.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均遭到沉重打击
15.
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
B.在②阶段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强烈反对
C.在⑤阶段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D.在④阶段英国最终打败法国
16.
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这两类企业的主要不同在于
A.所有制的形式
B.企业分布的区域
C.近代化的程度
D.对外国经济的态度
17.
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A.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B.突出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制
C.标志着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确立D.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19.
《书林清话》卷二: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刑部言,诸习学刑法人,合用敕令式等,许召官委保,纳纸墨工真(具),赴部陈状印给,诈冒者论如盗印法。从之。”这说明北宋时
A.已经有保护版权的意识
B.治安状况不好,盗窃盛行
C.创办了专门的司法学校
D.活字印刷术逐渐流行起来
20.
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指其祖陈宝箴及父陈三立)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对此理解正解的是
A.陈寅恪维护公羊学的真精神
B.维新思想宣传受到诸多阻碍
C.戊戌变法理论有其缺陷之处
D.康有为违背经世致用的精神
21.
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22.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思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党中央的主要意图是
A.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B.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强化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D.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