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0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市和西市是当时长安两个集中的商业区。

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长安城东市和西市的异同。
材料二  714年,唐朝在广州正式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唐朝对外商采取积极的奖励政策,海外贸易主要由政府组织进行。唐政府努力发展丝织、制瓷等手工业,促进了丝绸和瓷器作为出口外销商品的生产。唐朝的财政以盐茶为大宗,并不很重视市舶收入。
北宋政府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私人贸易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官府贸易。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宋朝制瓷业有了飞跃发展,瓷器成为外销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中国文化史新论》《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海外贸易的变化。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从中提炼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材料二 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的“金珠饰品”和“琥珀狮子”

 
金珠饰品
琥珀狮子
出土位置
广西合浦4座汉墓
(广东、山西等地均有出土)
广西合浦凸鬼岭汉墓和黄泥岗汉墓
器物式样/原型
造型基本相同,圆球形,空心,直径在0.5~1.7厘米
(同期西方的金珠直径在0.14厘米左右)
中国没有狮子,汉代后才逐渐传入
器物原料
黄金,产地中外皆有
琥珀,产地基本在国外
器物工艺
出土的金珠饰品焊接方法各异
(国内多用锡焊法,而国外以铜焊法为主)
中国国内未见相关作坊
 
目前学术界基本一致认为“琥珀狮子”是舶来品,但“金珠饰品”是否为舶来品还存在争议。
(2)根据材料二,对比琥珀狮子资料,说明金珠饰品存在争议的原因。(要求:论证充分、逻辑严谨)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六世纪,大流士首创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20多个行省,其总督由皇帝任命。各省有固定的税收额度,并统一了全国的币制,金币的铸造权归中央。为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互异的问题,将阿拉米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语言。大流士强化“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君主制传统,并使各行省驻军归中央政府节制。
秦帝国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全盘实行自战国以来各国陆续采取的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地方行政首长。实行土地私有制,社会成员以统一的田租、口赋、兵役、力役等形式向国家尽义务。为使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秦始皇在统一当年就采取了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以及车轨的措施,并以秦国成文法为基础,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在军事上,秦帝国的三大兵种分属地方和中央两大系统,军权集中于皇帝本人。

——摘自段清波《从秦始皇陵考古看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斯帝国和秦始皇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相同点。
材料二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古代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点和影响。

2.单选题(共16题)

4.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A.关中地区水利工程的演变
B.水利工程与经济重心南移
C.水利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
D.水利工程与王朝的衰落
5.
费正清在其著作《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①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②贵金属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③柜坊、飞钱开始出现
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6.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B.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7.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①中国丝织业的产生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时中国的农业生产高度发达
③商朝时中国人已能种桑、养蚕
④商朝时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
下面的时间轴反映了中国古代制瓷业的成就。在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开始出现成熟青瓷
B.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C.青花瓷被奉为珍品
D.彩瓷、珐琅彩制作技术高超
9.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10.
以下两则材料均出自司马迁《史记》:“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结合汉初史实,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史记》中对汉初商业政策的记载自相矛盾
②汉初抑商侧重于压制商人社会地位
③重商政策推动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④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
唐朝出现诗歌繁荣的局面,主要是因为
①魏晋以来,诗歌创作渐趋成熟
②科举考试的推动
③社会比较繁荣
④实行开放和多元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灿烂辉煌,下列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数学著作
C.《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著作
D.唐宋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书术
13.
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B.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C.主要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D.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14.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馆中的一件名为“琅琊刻石”的文物,它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时立刻,相传文字为李斯所书。刻石的字体最可能是
A.甲骨文
B.篆书
C.楷书
D.草书
15.
下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促进民族交融
B.“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激化民族矛盾
C.“班赐冠服”——废除鲜卑文化
D.“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削弱国家对人民的控制
16.
王安石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和将兵法,这些措施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减轻农民负担
D.提高军队战斗力
17.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突出体现这一民族观的事例是
A.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
B.发动“玄武门之变”
C.在洛阳亲自召见玄奘
D.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18.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可信
B.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可寻求实物印证
19.
下图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它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上雕有众多的石狮子。

下列对该桥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石桥的重要实例
B.它体现了金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C.它是北京作为文明古都的标志建筑
D.它是研究北京开始建城的重要证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