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练习卷:第7课 忽必烈改制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500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忽必烈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在利用汉法改革蒙古旧制的同时,又在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保留了蒙古旧俗。所以,忽必烈吸收汉法是有保留的,是以不危及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忽必烈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带有明显的蒙汉二元性。这种二元政策,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内蒙外汉”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原旧俗为代表的蒙古制度相当多得占据了忽必烈政治文化政策的核心部分,汉法制度则往往居外围或从属地位。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法对蒙古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
2.
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
名称
身份
结果
备注
商鞅变法
左庶长
成功
遭车裂
孝文帝改革
皇帝
成功
 
王安石变法
宰相
失败
遭罢官
忽必烈改制
皇帝
成功
 
 
请思考:
(1)上述改革从措施上来看,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改革的结果却并不相同。你认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从改革者的命运上看,你对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有什么认识?

2.单选题(共7题)

3.
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①理藩院
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④台湾府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
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④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5.
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政体更新,下列元朝中央机构及其职权连线正确的有(  )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 ②枢密院——总领全国军事 ③御史台——纠察百官 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职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6.
(题文)忽必烈重视农业,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行政机构,制定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主要表现有(  )
①地方设劝农官 ②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 ③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④颁布“农桑之制”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7.
(题文)忽必烈确立了“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即汗位前后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保护临安等城市,使之不毁于战火 ②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大批奴隶 ③粉碎顽固派的挑战 ④坚持重用汉官、改行汉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
(题文)下列对“汉法”和“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
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地斗争中前进的
C.“汉法”与“旧俗”性质相同
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
9.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之后,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这说明他要(  )
A.立志变通蒙古军事上的扩张
B.以中原文明为基础进行改制
C.实行南北汉蒙分治
D.抛弃游牧生产方式,推行农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