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宁夏银川二中高三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97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 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 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 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一 197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4分)
2.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4分)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6分)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部地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纠纷。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预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了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2.单选题(共10题)

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上新酒,还不至于引起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掩饰下的皇帝专制
5.
“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
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
6.
某航海家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估计(一个过高的估计),及其关于日本距亚洲大陆有1,500哩的报告(一个极为过高的估计),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计(一个过低的估计),推断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不到3,000哩。据此,这位航海家决定
A.绕过非洲到达亚洲
B.向西航行到达美洲
C.穿越地中海向东航行
D.横穿大西洋到达亚洲
7.
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竟,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B.坚持中国的守旧传统
C.学习西方进行政治改革D.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8.
梁启超说: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
C.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
D.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9.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论
10.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11.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
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
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13.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生活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3.选择题(共5题)

14.This is ____pen. Look, ____ name is on it.
15.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blank#}1{#/blank#}.

16.如图,在菱形ABCD中,∠A=110°,E,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EP⊥CD于点P,则∠FPC的度数为(   )

17.某种型号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从A地到B地燃油行驶纯燃油费用76元,从A地到B地用电行驶纯电费用26元,已知每行驶1千米,纯燃油费用比纯用电费用多0.5元.
18.上学迟到了,当你走进教室的时候会跟老师说: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