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95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社会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有一个中国》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概括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时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2)据材料并结合明清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观点的合理性。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退浙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劫百官,使得宋代苴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巨,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考,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共4题)

3.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D.小农经济生产工具非常简单
4.
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5.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的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的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的稳定
6.
江太新在《清代前期押租制的发展》中指出,清朝康熙年间有押租(租赁土地刚支付的保证金)记载之州县数为2个,雍正年间3个,乾隆年间30个,嘉庆年间62个。能够证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松弛B.清政府不断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清初农业生产技术的实质性变革D.农村人地关系紧张局而得到缓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