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95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时,秦朝的人口估计有3000万左右。至西汉末年增加到6000万,三国鼎立形成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此后南北分裂,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隋末的战乱,造成人口降幅超过50%,到唐初仅有2500万。至安史之乱前夕,又增至约9000万,达到新高峰。唐后期和五代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北宋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大观四年(1100年)境内人口超过1亿,辽(金)西夏、大理等政权的人口合计也在1000万以上。两宋之际的战乱使人口大幅度下降,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但到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明末的天灾人祸和清初的残酷战争,又使人口降幅达40%,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估计已降至1.2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据葛剑雄《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人口数量变化看5000年中华民族历史沧桑》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1)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变化的原因。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退浙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劫百官,使得宋代苴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巨,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考,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共10题)

4.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5.
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说明
A.土地兼并是均田制实施的后果
B.均田制与土地兼并无关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
唐初,拥有广大庄园的豪门世族受到了沉重打击,大片的沃土重新掌握在唐王朝手中。同时隋末以来的战争也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这一历史现象
A.导致政权统治基础发生逆变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恢复发展
C.利于政府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分化瓦解
7.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重产区,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8.
《袁氏世范》记载,北宋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由于竞争激烈,好逸恶劳、不善经营之家会遭到淘汰。这说明北宋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B. 土地流转频繁导致北宋农业发展落后
C. 土地流转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D. 重农抑商的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9.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 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10.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11.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 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12.
宋代活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13.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