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9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9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一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表二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表一、表二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材料二 表三 日本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表四 日本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表三、表四均来源:(日)《东洋经济统计年鉴》

材料三 

1948年以来世贸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数量

——摘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主要历史信息和认识?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鄞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 年 5 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 20 年的互助条约,第二个月美国和苏联又签订了《美苏租借协定》;这两个协约是同盟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合作的另一表现是 1943 年6 月苏联人决定解散他们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于 1919 年建立的共产国际、鉴于他们同西方列强的友好关系,苏联人这时断定共产国际已没有用处,不过应该指出,这一决定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到 1939 年时共产国际的主要官员已转入党中央书记处,他们在那里继续发挥作用。同盟国战时合作的另一结果是 1943 年 11 月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这一国际机构紧跟在军队的后面,向已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它于 1944 年春开始工作,到 1948 年 9 月解散时,它已分发了主要源自美国的 2200 万吨物资,包括食物、衣服和药品。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意大利。如果没有它所作的贡献,战后欧洲的贫困和苦难实际上会更严重。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影响。
4.
闽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爱新觉罗•善耆是淸末政治舞台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皇亲贵族,从戊戌变法起,善耆 就一直支持光绪帝进行维新,被称为“帝党”……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善耆出任崇文门监督,幵始担任实缺并着手整顿崇文门税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善耆任民政部尚书(责任内阁成立时,为民政大臣),掌握民政大权,成为满清贵族中具有实权的开明派人物。
善耆在新政建设过程中,严于律己,雷厉风行,大胆任用新知识分子,着力整顿巡警, 从而奠定了京师近代警察的基本规模;参与编订《报律》、《著作权律>、《出版律》和《禁 烟条例》等一系列律令条文,使执法者有法可依,守法者有法可循;同时积极筹办京师自治,推动立宪运动的发展;还对海军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善耆的这些措施是淸政府新政举措的重成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化建设和社会变革。

——摘编自孙燕京《善耆与淸末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槪括善耆推行新政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善耆的新政活动。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9题)

6.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权力制衡确保社会秩序长期安定
B. 抽签选举有助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 人人平等现实奠基民主自由社会
D. 轮流坐庄促成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7.
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基于这般认识,美国在分权制衡原则下实行
A. 总统制
B. 共和制
C. 联邦制
D. 两院制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在说明问题时除运用简单的四则运算外,还大量使用了比例关系、函数关系、不等式及众多的统计图表。这说明社会科学研究
A.近代史学范式精彩纷呈
B.更新方式手段与时俱进
C.自然科学决定社会发展
D.数学成果主宰历史结论
9.
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选任标准
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
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10.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个行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清代驿路有利于长途贩运业
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
C.官路通达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D.政府交通建设助推晋商的兴盛
11.
民国初年,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据此可以判断
A.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B.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助推工商业进步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有待优化组合
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开始奠定
12.
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称:“政府不再解决问题——政府就是问题本身。如果政府就是问题本身,而社会就不存在,那么政府的角色又再次被缩小为主持人。政治家的任务就是搞清什么对个人最好。”与这一论断相似的主张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主义
13.
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剀切指陈传统文化之弊
B.片面地夸大人性之美
C.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
D.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
14.
***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A.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