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 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 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 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 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 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 多万两。
——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材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运动,迫使沙皇政府走上了“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政治上层建筑作了局部调整。这些变革毕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吴于魔、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完成下列要求:(1)材料中的“战争”是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在“政治上层建筑”上进行了哪些调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奴制的废除成为俄国社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的理解。
2.单选题- (共8题)
3.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记载:“他规定一切职官都须在著名人物(才德)和小康以上的家庭(资产)中选任;必须是‘五百斛级’或所谓‘双牛级’(即第三级)或骑士级才有当执政人员的被选举权。第四级,即佣工,是不容许担任任何官职的。”这一规定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权利平等 |
B.造成了公职人员的贪污和腐败 |
C.加剧了贵族与平民阶层的矛盾 |
D.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
4.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 B.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 D.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
5.
《十二铜表法》规定:“假如流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则(私人领地的)所有者可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社会矛盾比较尖锐 |
B.保护私有财产权利 |
C.公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
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6.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
B.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
D.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
7.
俾斯麦领导了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建立了一个普鲁士为主的德意志民族国家。1888年继位的新皇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的政见大相径庭,于是决定革除权倾一世的俾斯麦首相职务,同年俾斯麦被迫辞职。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俾斯麦失去了德意志民众的支持 |
B.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权力极其有限 |
C.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官员任免权 |
D.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 |
8.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宪法起草人之一汉密尔顿强调:人类的情感会随着对象的距离而减弱,根据这个原则,各州人民对他们的地方政府往往比对联邦政府怀有更强烈的偏袒。据此他主张
A.在宪法中加入人权法案 |
B.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
C.加强州权抑制联邦权力 |
D.国会采用两院制以求平衡 |
9.
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问保守党领袖皮尔是否愿意出任首相,由于此时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不占多数席位,皮尔拒绝上任;1841年议会大选保守党获胜,皮尔接受女王任命,出任首相组阁。这反映出英国
A.政党领袖由议会选举 |
B.内阁需得到议会信任 |
C.首相职权受制于国王 |
D.议会选举受国王左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