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49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中国的形象
材料一:“唐代的文化是与印度、阿拉伯和以此为媒介甚至和西欧的文化都有交流的世界性文化,所以学习唐朝也就间接地学习了世界文化。”
——(日)井上靖《日本历史》
材料二:“他们(中国人)对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完全无知,这就使他们无法确定各个地方的经纬度,因此航海技术永远得不到改进。……中国人虽然在特定几种手工业上的技术非常高超,但在工业上和科学上,比起西欧国家来,实在处于极落后的地位。”
——(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译
注:1793年,乔治·斯当东作为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副使出使中国。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从唐朝到清朝,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你如何看待在以上历史时期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的变化?

2.简答题(共1题)

2.
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1858年7月10日,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MONEYorYourLIFE!”。该漫画反映了其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对工业化进程中“MONEY”和“LIFE”的选择?

3.单选题(共10题)

3.
17世纪下半叶,洛克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论,最有可能是为以下哪一历史事件做辩护?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国的统一
4.
右书封面中缺失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
B.革命
C.大战
D.联合
5.
20世纪初,最早在工业生产和管理领域开辟流水线式规模生产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6.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自由平等说
C.三权分立说
D.人民主权说
7.
“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8.
利玛窦在《译<几何原本>引》中写到:“迄今春首,其最重要者前六卷获卒业矣。”该文最有可能写于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9.
“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的中国史学反映的史观是
A.帝王中心观
B.复古循环观
C.历史进化观
D.天命历史观
10.
率先在中国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看作“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11.
天津的《国闻报》曾在戊戌政变后这样评论:在“北京尘天粪地之中,所留一线光明,独有一举而已。”横线上应填的最有可能是
A.京师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京师大学堂
D.商务印书馆
12.
(题文)下图为某文件序言的节选,该文件最有可能是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布雷顿森林协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