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三中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487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不同经济的长期绩效差异从根本上受制度深化方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解读材料,围绕“制度变迁与人类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匡衡改“郊祀”之议:“…即于云阳(地名)立泰畸(祭天神之处)。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祜。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祭祀)之,可见也。

——摘编自《汉书﹒郊祀志(下)》

材料二 在汉儒刘歆帮助下,王莽根据《周礼》制定了《元始仪》,它既囊括了西汉中期以来泰畴后土祠及雍地两大祭祀中心的重要祭祀,也涵盖了其他所有祠畴的功能。自元始成立,遍布于全国的祠畸就此退出了国家祭祀舞台,长安南北郊成为国家最高祭祀所在地,也是皇帝唯一需要亲临祭祀的场所。

——摘编自田天《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匡衡提议“郊祀”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郊祀”最终取代遍布全国的“祠畸”的社会根源。

2.单选题(共4题)

3.
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4.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弊端
B.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与时俱进结合现实需要
D.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5.
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
A.共和主义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平等主义原则
D.孤立主义原则
6.
光荣革命时期,英国国王与议会达成“革命协定”:议会答应给威廉提供一笔稳定的税收支持他对法国的战争;威廉授予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无权解散议会;君主提出要求,下议院批准(或不批准),上议院表决通过(或不通过)。据此可知,“革命协定”
A.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最早落实三权分立的理论
C.旨在实现国王和议会的相互制衡
D.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