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48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1/4/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亲临历史博物馆(10分)
某历史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经济成长历程”的展览,内设农业区、手工业区、商业区,现特请你结合所学,为部分展品写“简介牌”。参考示例:

名称:骨耜
时期:原始社会
用途和特色:
翻土工具;比较简单
“中国古代经济成长历程”展览

名称   (2分)
时期   (1分)
用途和特色     (1分)

名称   (1分)
时期   (1分)
用途和特色     (1分)

名称   (1分)
时期   (1分)
用途和特色 (1分)

2.单选题(共37题)

2.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4.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溉”这首《调笑令》所提到的生产工具是
A.筒车B.翻车C.牛耕D.耧车
5.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动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6.
我国古代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包括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耕作技术的进步C.经营模式的发展D.农作物品种丰富
7.
被西方誉之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四库全书》
8.
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你从此材料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中国在世界上曾被称为丝国
B.古代中国盛产丝和丝织品
C.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远销欧洲
D.普林尼曾经来过中国
9.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无可替代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10.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
11.
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12.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13.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
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②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贷币 ④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
我国用煤做燃料和用焦炭做燃料冶铁分别开始于
A.汉代、南宋B.北宋、南宋C.春秋、汉代D.北宋、明代
15.
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其闻名于天下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6.
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之,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农民逐渐贫困B.手工工场发展缺乏技术力量
C.商品经济继续发展D.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17.
以下哪种说法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A.分工细致,严格管理,技术先进,明中期以前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缺乏市场竞争,对工匠强制劳动,影响工匠的生产积极性
C.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对工匠的调用由征役制改为雇募制
D.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18.
中国古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的手工业技术包括
①冶炼青铜 ②用煤冶铁  ③养蚕缫丝  ④制造陶器  ⑤制造瓷器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19.
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张三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您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
A.纸钞
B.金币
C.银两
D.布帛
20.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21.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要想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22.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中的“瓦”是
A.贸易场所B.娱乐场所C.学校D.旅舍
23.
佛山禅之旅开辟了一条新疆旅游线路,丝绸之路是这条线路的主要旅游内容,导游在向游客介绍丝绸之路时,通常最先说起的中国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24.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唐朝后期扬州更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促使扬州繁盛的原因有
①处于内外交通枢纽地位 ②有比较发达的手工业 ③江南物产的主要集散地 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5.
明代,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它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
A.苏商和浙商B.晋商和徽商C.苏商和徽商D.浙商和晋商
26.
《史记》记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符合这种记载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
B.“估客乐哉真复乐,大舶飞山走城郭。”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来行商。”
27.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购买瓷器D.拜见专职管理市场的市长
28.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原人口南移,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
B.南方的自然环境优越,社会环境稳定
C.南方地区自身蕴藏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D.南方统治者对本地区经济开发的重视
29.
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
B.中原地区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C.中原地区人口增长太快
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
30.
(题文)明清时期政府实行的下列措施中,违背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①鼓励垦荒
②推广农作物
③实行“海禁”
④对商业征收重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1.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2.
清朝长期实行禁海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C.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D.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33.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34.
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 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 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 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35.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缓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6.
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
37.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38.
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屯田制
B.均田令
C.征役制
D.雇募制

3.选择题(共23题)

39.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吃  叫  说  还  训  远  ,{#blank#}1{#/blank#};{#blank#}2{#/blank#} ;{#blank#}3{#/blank#}
40.

抄句子,体味情感

爸爸现在可真是电脑高手了!














41.

抄句子,体味情感

爸爸现在可真是电脑高手了!














42.一个文具盒18元,小明带了550元可以30个文具盒。
43.学校附近的居民房着火了,火势凶猛。学校可以组织同学去救火。(    )
44.学校附近的居民房着火了,火势凶猛。学校可以组织同学去救火。(    )
45.

在809-47+334中,先算{#blank#}1{#/blank#}法。

46.

320+100-50的结果是{#blank#}1{#/blank#}位数

47.

320+100-50的结果是{#blank#}1{#/blank#}位数

48.

小玲家养了46只鸭子,24 只鸡,养的鸡和鹅的总只数比养的鸭多5只。小玲家养了多少只鹅?

49.

在1120-(47+334)中,先算{#blank#}1{#/blank#}法。


50.

在1120-(47+334)中,先算{#blank#}1{#/blank#}法。


51.

在1120-(47+334)中,先算{#blank#}1{#/blank#}法。


52.溜冰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这时溜冰场有多少人?
53.溜冰场上午来了256人,中午有142人离开,又有150人到来。这时溜冰场有多少人?
54.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blank#}1{#/blank#}。


55.

 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 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56.

我国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blank#}1{#/blank#}。


57.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58.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59.

12岁的军军家境贫寒,爸爸肝癌离开了人世,妈妈又下了岗。母亲含着泪对军军说:明天你就去姑姑的小厂打工吧!”军军答应了。军军妈妈的做法(   )

60.

12岁的军军家境贫寒,爸爸肝癌离开了人世,妈妈又下了岗。母亲含着泪对军军说:明天你就去姑姑的小厂打工吧!”军军答应了。军军妈妈的做法(   )

61.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

4.多选题(共1题)

62.
中国古代地主不断扩大地产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自耕农纷纷破产B.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C.社会阶级矛盾激化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7道)

    选择题:(23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0

    9星难题:5